目录
1,“唾手可得”和“垂手可得”的区别?

唾手可得和垂手可得在读音上就有不同,唾(tuò)和垂(chuí)两个不同的发音,本身两个词的动作指示也不同。两个成语都是表示容易,但是垂手可得表示的容易程度越高。 唾手可得,它是一个成语,拼音是tuò shǒu kě dé,是指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出自《后汉书·公孙瓒传》。 垂手可得,同样是一个成语,拼音是 chuí shǒu kě dé。是指手不动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费力。 扩展资料:典故:唐太宗时,唐朝属国高丽国发生内乱,大臣支离杀死唐太宗立的国王后自立为王,唐太宗想亲征高丽。大将褚遂良认为这点小事不必皇帝亲征,派一两名精干的大将带上十万兵马出征,小小高丽就“唾手可取”。 参考资料:唾手可得_百度百科
2,唾手可得是不是有贬义啊?和它相近的成语有什么?
唾手可得的意思: 【成语】: 唾手可得 【拼音】: tuò shǒu kě dé 【解释】: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 【出处】: 《后汉书·公孙瓒传》李贤注引《九州春秋》曰:“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掌而决。” 【举例造句】: 韩馥无谋之辈,必请将军领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 【拼音代码】: tskd 【近义词】: 易如反掌、轻而易举、唾手而得 【反义词】: 大海捞针、难于登天 【歇后语】: 下扣子捉麻雀 【灯谜】: 口水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容易得到 【英文】: extremely easy to obtain 【故事】: 唐太宗时,唐朝属国高丽国发生内乱,大臣支离杀死唐太宗立的国王后自立为王,唐太宗想亲征高丽。大将褚遂良认为这点小事不必皇帝亲征,派一两名精干的大将带上十万兵马出征,小小高丽就“唾手可取”。不是贬义,唾手可取
3,唾手可得的意思是什么
唾手可得
tuò shǒu kě dé
“唾手可得”是一个成语,一般成语词典中都收有这个词条。唾手,意为往手上吐唾沫。唾手可得,就是动手就可取得的意思,比喻非常容易得到,亦作“唾手可取”。语本《后汉书·公孙瓒传》李贤注引《九州春秋》:“瓒曰:‘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掌而决。’”《新唐书·禇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旝云輣,唾手可取。”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灵王自谓天下可唾手而得,日夜宴息于章华之台,欲谴使至周,求其九鼎,以为楚国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