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张艺谋所有的电影
- 2,抗战经典老电影战争片大全有哪些
- 3,有个成语是君临城下还是君临臣下
- 4,带军字的成语有哪些
- 5,兵临城下什么意思
- 6,兵临城下、君临城下。分别是什么意思???
- 7,军临城下是什么生肖
- 8,你带我军临城下,许你四海为家什么意思
1,张艺谋所有的电影
张艺谋的电影有:《老井》、《古今大战秦俑情》、《代号美洲豹》、《菊豆》、《秋菊打官司》等。 一、《老井》 《老井》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87年出品的剧情片,根据郑义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吴天明执导,由张艺谋、梁玉瑾等主演。该片讲述了为弟弟换娶亲的钱嫁给年轻寡妇喜凤的孙旺泉与巧英姑娘的微妙感情,以及孙旺泉带领老井村村民成功建成水井的故事。 二、《古今大战秦俑情》 《古今大战秦俑情》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秦俑》,是由程小东执导,巩俐、张艺谋、于荣光主演的古装奇幻爱情电影。影片分别以秦朝、民国及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秦朝郎中令蒙天放与少女韩冬儿的三世爱恋。 该片于1990年4月12日在香港上映。影片获1991年法国巴黎“奇情动作”电影展最受欢迎影片奖。 三、《代号美洲豹》 《代号美洲豹》是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动作电影,由张艺谋、杨凤良导演,葛优、巩俐、刘小宁、王学圻主演,于1989年上映。该片讲述了恐怖分子劫持台湾富商的私人飞机后迫降于北京地区,海峡两岸携手打击劫机犯、解救人质的故事。 四、《菊豆》 《菊豆》是张艺谋、杨凤良执导的剧情片,由巩俐、李保田、李纬主演,于1990年4月21日在日本上映。该片改编自刘恒的小说《伏羲伏羲》,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青年女子菊豆在嫁给染坊主杨金山后,因不堪忍受性无能的丈夫虐待而爱上丈夫的侄子天青并生下一子天白,最终酿成人伦悲剧的故事。 五、《秋菊打官司》 《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执导的农村题材剧情片,由刘恒编剧,巩俐领衔主演,雷恪生、刘佩琦、戈治均、杨柳春等主演,于1992年8月31日在北京首映。该片改编自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讲述了农村妇女秋菊为了向踢伤丈夫的村长讨说法,不屈不挠逐级上告的故事。
2,抗战经典老电影战争片大全有哪些
一、《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 电影内容:上海某纱厂女工素芬,贤淑善良,在夜校读书时结识教师张忠良,结为夫妇。婚后一年,抗战爆发,孩子呱呱坠地,取名抗生。忠良参加救护队,奉命随军转移。 忠良在南京险遭敌人枪杀,后又被敌人俘虏,备尝艰辛。家乡沦陷后,忠良的弟弟忠民及其在乡村小学的同事婉华加入了游击队;老父被敌人吊死;素芬带着孩子和婆婆逃回上海。素芬进难民收容所服务,悉心照管孤儿。 二、《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年) 电影内容:女学生江玲玉在上海某大学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玲玉不顾姨母和表兄周家荣的阻止,毅然参加救亡演剧队,沿京沪线宣传抗日。不久,她与同队青年音乐家高礼彬相爱。抗战胜利后,玲玉与礼彬成婚。 三、《地道战》(1965年) 电影内容: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当地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及时应变,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 某夜,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坏,幸亏区长赵平原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幸免于难。 四、《铁道游击队》(1956年) 电影内容: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刘洪为大队长、李正为政委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山东临城、枣庄一带铁路线上。 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他们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进行围剿。不久,抗战胜利,李正伤愈归队,率队赴临城阻遏国民党军队北上,救出了芳林嫂,并迫使小林残部投降。 五、《平原游击队》(1955年) 电影内容:1943年秋,为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游击队队长李向阳奉命牵制日军驻守县城的松井部队,阻敌进山增援,同时保住李庄的粮食。松井恐老窝有失,被迫撤出李庄急返。最终李向阳终于全歼松井部队。
3,有个成语是君临城下还是君临臣下
兵临城下bīng lín chéng xià [释义] 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 [语出] 元·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正音] 城;不能读作“cénɡ”。 [辨形] 城;不能写作“成”。 [近义] 十万火急 燃眉之急 [反义] 安如泰山 安然无恙 高枕无忧 [用法] 形容形势十分危险紧急。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结构] 主谓式。
4,带军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军“字的成语:千军万马、 横扫千军、 狗头军师、 异军突起、孤军奋战。千军万马 [拼音]:qiān jūn wàn mǎ [释义]: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出处]:《南史·陈庆之传》:“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例句]:轰隆隆的海潮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横扫千军 [拼音]:héng sǎo qiān jūn [释义]:横扫:扫荡、扫除。把大量敌军象扫地似地一阵子扫除掉。 [出处]:唐·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狗头军师 [拼音]:gǒu tóu jūn shī [释义]: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次日,又宣众鬼入朝,论功行赏;便封活死人为蓬头大将,地里鬼为狗头军师。” [例句]:这个狗头军师最终被人民处决了。 异军突起 [拼音]:yì jūn tū qǐ [释义]: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例句]:谁都想不到,这支球队竟然异军突起,轻而易举取得了冠军。 孤军奋战 [拼音]:gū jūn fèn zhàn [释义]: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出处]:《魏书·赵瑕传》:“思祖率彭沛之众望阵奔退,瑕孤军奋击,独破仙琕。”《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例句]:孤军奋战,其力有限,众志成城,坚不可摧。
5,兵临城下什么意思
兵临城下释义: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兵临城下读音:bīng lín chéng xià。 兵临城下出处:战国·多人所做《战国策·齐策二》“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 兵临城下出处释义:梁、齐的军队在城下不能离开。 扩展资料 兵临城下近义词:燃眉之急。 燃眉之急释义:意思是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燃眉之急读音:rán méi zhī jí。 燃眉之急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出处释义:为什么这么急?火烧眉毛了。 兵临城下反义词:安然无恙。 安然无恙释义: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坏或人身并无损伤。 安然无恙读音:ān rán wú yàng 安然无恙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 安然无恙出处释义:只求处士每年元旦,做一个红色的小旗,上面图曰月五星的文章,站在苑东,我们就安然无恙了。
6,兵临城下、君临城下。分别是什么意思???
首先,是“军临城下”,不是“君临城下”。“君临”的是“天下”。(其实你非要说“君临城下”也可以,但它既不是成语也不是惯用语;“君临天下”虽也不是成语,但很常用)
兵(军)临城下:敌军攻到城下。形容大兵压境形势危急。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兵/军”:军队。
“兵(军)临城下”的“临”:到,来。
“君临天下”的“临”:从高处往下看。
“城”:围绕都市的高墙。
“君”: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
7,军临城下是什么生肖
军临城下是什么生肖——答案:龙。 兵临城下 bīng lín chéng xià 【解释】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结构】主谓式。 【用法】形容形势十分危险紧急。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正音】城;不能读作“cénɡ”。 【辨形】城;不能写作“成”。 【近义词】十万火急、燃眉之急 【反义词】安如泰山、安然无恙、高枕无忧 【例句】我们应该早些打出去;争取主动;一旦~;再想办法可就来不及了。
8,你带我军临城下,许你四海为家什么意思
你提出的有些错误吧!?原版是这样的 待我君临天下,许你四海为家(外一首) 帝王:待我君临天下,许你四海为家; 国臣:待我了无牵挂,许你浪迹天涯; 将军:待我半生戎马,许你共话桑麻; 书生:待我功成名达,许你花前月下; 侠客:待我名满华夏,许你放歌纵马; 琴师:待我弦断音垮,许你青丝白发; 面首:待我不再有她,许你淡饭粗茶; 情郎:待我高头大马,许你嫁衣红霞; 农夫:待我富贵荣华,许你十里桃花; 僧人:待我一袭袈裟,许你相思放下。 (答辞是这样子) 待你君临天下,许谁四海为家,宫门万丈千家宠,我已昨日黄花; 待你了无牵挂,许谁浪迹天涯,朝臣待漏五更寒,我已两鬓霜华; 待你半生戎马,许谁共话桑麻,关山两地谁梦谁,我已青灯古刹; 待你功成名达,许谁花前月下,悔教夫婿觅封侯,我已心猿意马; 待你名满华夏,许谁放歌纵马,虚幻皆缘心不足,我已厌倦厮杀; 待你弦断音垮,许谁青丝白发,梅妻鹤子纵情去,我已老死田下; 待你不再有她,许谁淡饭粗茶;千帆争渡苍海水,我已得幸人家; 待你高头大马,许谁嫁衣红霞,名利难抵绕指柔,我已姻缘错搭; 待你富贵荣华,许谁十里桃花,半倾薄田终身饱,我已种豆得瓜; 待你一袭袈裟,许谁相思放下,流水无意恋落花,我已参得真假。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