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四世同堂创作于20世纪多少年代
- 2,四世同堂创作于20世纪多少年代
- 3,《四世同堂》创作于20世纪多少个年代
- 4,四世同堂为我过著名作家老舍所著.创作于20世纪多少年代
- 5,<四世同堂>为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著.该书创作于20世纪多少年代?
- 6,四世同堂是老舍几岁写的
- 7,老舍 四世同堂 创作于什么年代
- 8,四世同堂创作于20世纪多少年代
- 9,四世同堂的创作背景
- 10,四世同堂什么年代的背景
1,四世同堂创作于20世纪多少年代
这部小说的创作始于一九四三年,当时老舍住在距重庆不远的北碚,写一些宣传抗战思想的短篇小说和剧本。
在战争爆发之前老舍就打算写一个家庭的故事,反映旧家庭因社会变化而引起的变革。一九四三年底,老舍夫人设法离开了被占领的北京,带着孩子历尽艰辛来到重庆。在夫人的叙述中,老舍了解到日本占领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苦难遭遇。于是他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希望能借此传播抗战的力量。他从一九四四年开始写作,但由于生活不稳定,健康状况差,包括不时发作的疟疾,还有养家糊口的压力,他不得不将小说分为三部出版。
一九四四年下半年开始,第一部以《惶惑》为题在重庆一家报纸上连载,一九四六年稍晚,这一部和第二部《偷生》合并,分为上下册在上海出版。一九四六年三月,老舍和曹禺应邀赴美,在那里老舍完成了小说的最后一部,并和艾达·浦爱德合作完成了英译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老舍返回国内并促成了第三部《饥荒》的发表。
2,四世同堂创作于20世纪多少年代
《四世同堂》的创作开始于1944年。老舍对于小说的创作准备则开始于1941年,此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文学在全民抗敌、同仇敌忾的情势下,表现出统一的步调和普遍高昂的爱国情绪,老舍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了创作一篇关于抗战题材的小说的想法,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题材故而一度搁置。直到1944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于是开始在陪都重庆书写这部小说。小说的写作延续了4年,其间经历了抗战胜利以及作者被邀出国讲学,直至1948年,老舍才在美国完成了这部达百万言的长篇巨制。
3,《四世同堂》创作于20世纪多少个年代
这部小说的创作始于一九四三年,当时老舍住在距重庆不远的北碚,写一些宣传抗战思想的短篇小说和剧本。在战争爆发之前老舍就打算写一个家庭的故事,反映旧家庭因社会变化而引起的变革。一九四三年底,老舍夫人设法离开了被占领的北京,带着孩子历尽艰辛来到重庆。在夫人的叙述中,老舍了解到日本占领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苦难遭遇。于是他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希望能借此传播抗战的力量。他从一九四四年开始写作,但由于生活不稳定,健康状况差,包括不时发作的疟疾,还有养家糊口的压力,他不得不将小说分为三部出版。一九四四年下半年开始,第一部以《惶惑》为题在重庆一家报纸上连载,一九四六年稍晚,这一部和第二部《偷生》合并,分为上下册在上海出版。一九四六年三月,老舍和曹禺应邀赴美,在那里老舍完成了小说的最后一部,并和艾达·浦爱德合作完成了英译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老舍返回国内并促成了第三部《饥荒》的发表。
4,四世同堂为我过著名作家老舍所著.创作于20世纪多少年代
《四世同堂》为我过著名作家老舍所著.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设计写此书时,颇有雄心。可是执行起来,精神上,物质上,身体上,都有苦痛,我不敢保险能把他写完。即使幸而能写完,好不好还是另一问题。在这年月而要安心写百万字的长篇,简直有点不知好歹。算了吧,不再说什么了!三十四年四月一日,在打摆子中。”(引自《四世同堂》序幕)
序幕中的“三十四年”指的是当时的民国34年,应该是1911+34=1945年,因此是40年代。
5,<四世同堂>为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著.该书创作于20世纪多少年代?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具体来说,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6年辞职,从事专业写作。《骆驼祥子》就是在此期间创作。原著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中文原版,《四世同堂》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共100段,总计85万字。其中第一、二部分在1949年以前已创作完成并出版,第三部分是老舍在美国期间创作完成的,1949年底老舍回国后,由于当时的各种原因,虽然第三部分获得了出版,但最后的13段却不在其中。这13段的原稿后来在文革中被毁,成为了永远的遗憾。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全部三个部分但只有前面87段的《四世同堂》。1983年,最后的13段终于从《四世同堂》的国外英文版当中翻译了过来,当然这不能等同于原稿中的13段,因为少了很多内容。从这之后,各个出版社出版的《四世同堂》当中有些版本就依此凑齐了100段。如此,目前现存最全的《四世同堂》也就是这个了,即前面87段是中文原稿,最后13段是由英文版翻译过来的,比原稿少了将近15万字。第二个是英文版的中译本,这个版本的由来是老舍于1946年应邀去美国,把《四世同堂》的原稿也带了过去,由老舍口述,美国人打出来,在美国进行出版,这个版本相对于中文版,要多出最后的13段,在结构上是完整的,但是总共只有50万字,比原稿少了一半左右的内容。这其中主要是因为老舍在口述时,把一些段落甚至是整段的内容都省去了。这个版本目前在国内是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6,四世同堂是老舍几岁写的
答案45岁
【分析】
1.原名:舒庆春
生卒: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2.《四世同堂》的创作开始于1944年。老舍对于小说的创作准备则开始于1941年,此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文学在全民抗敌、同仇敌忾的情势下,表现出统一的步调和普遍高昂的爱国情绪,老舍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了创作一篇关于抗战题材的小说的想法,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题材故而一度搁置。直到1944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于是开始在陪都重庆书写这部小说。小说的写作延续了4年,其间经历了抗战胜利以及作者被邀出国讲学,直至1948年,老舍才在美国完成了这部达百万言的长篇巨制。
7,老舍 四世同堂 创作于什么年代
《四世同堂》写于上世纪40年代,是老舍著作中篇幅最长的一部,长达80多万字。这是作者经历了血与火的抗战现实,激起他的爱国热忱,决心“为正义而写,为抗战而写。”于是在1944年初,他便抱病开始了长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写作,小说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直至1946年5月才完成。这是作者耗费了大量心血创作的巨著,但是解放后直至80年代之前都未公开出版过。现代文学史也不提这部作品。原因是在一些文学史家心目中,《四世同堂》不是革命的作品,认为他没有写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正面写阶级斗争,没有写英雄人物,所以也就登不了新文学的“殿堂”。这显然是左的文艺思想影响下对作品的误读。实际上,不难感受到作者是以现实主义的态度,饱含爱国主义激情而创作这部作品的。
这部小说以祁家祖孙四代人为中心,连接着小羊圈胡同里的各类人物,表现抗战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经历和他们在苟安的幻想破灭之后逐渐觉醒、反抗,最后迎来胜利的艰苦过程。
在文学史上以抗战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少见,但《四世同堂》中写抗战,却不是像有些作品那样去写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或国民党军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也没有去写地下工作者与敌人的斗争,或者国统区人民的艰难斗争,“他只是解剖了一个小细胞,一个不上经传的沦陷了的小胡同,透过这小胡同看民族和国家的命运。”(胡絜青、舒乙语)
《四世同堂》描写的人物多达130多个,有名有姓的就有60多个,三教九流,无所不有,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都市底层社会。他写的是沦陷之后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是一部中华民族蒙受耻辱饱含悲愤的悲痛史。作者所描绘的抗日时代风云,而又结构宏大,人物众多,这样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是老舍独创性的作品。
在众多的人物描写中,写得最鲜明、思想内涵最丰富的是主要人物祁老人及其长孙瑞宣。
祁老人是祁家的老太爷,一个善良忠厚的长者,在那乱世之年,仍然保持着中国的古老传统和风俗习惯,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安度晚年和全家太平,虽然也同情帮助受难的邻居,但又害怕受牵连,奉行着“明哲保身”的哲学。然而当凶残的侵略者打破了他的“四世同堂”的宁静和平生活后,他终于萌发了仇恨和反抗,他惩罚当汉奸的孙子瑞丰,当面斥责特务,特别是当他的重孙女死于敌人制造的饥荒时,他怀着怒火敢于抱着夭折的孙女去和日本人算账。他的性格发展变化,有很强的时代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
祁老人的三个孙子在激烈的民族矛盾中走了三条不同的道路。小孙子瑞全在爱国浪潮中走上了抗日道路,老二瑞丰贪图安逸,受蛊惑当了汉奸,而处于长子孙位置上的瑞宣,却走的是不平坦的道路。
瑞宣知书识理,温文尔雅,有一颗善良的爱国心。在抗日烽火中他也渴望救国救民,但作为长子长孙又要对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尽孝,只得守在家中,满怀义愤,却不能付诸行动。他妥协、忍让、思想上一直在“尽忠”和“尽孝”二者之间充满矛盾和痛苦。但他终于还是从矛盾苦闷中解脱觉醒起来,走上反侵略之路。这一形象包含了丰富的时代内容,深刻揭示了被征服者的亡国之痛及其新的觉醒和崛起。
作者以现实主义的笔触,从文化心理层面揭示这两个人物身上的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给民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写得十分深刻而发人深省。
作品中所写的一系列汉奸形象,如冠晓荷、大赤包、兰东阳、祁瑞丰之流,作者则大量运用夸张、变形、对比等漫画式手法,揭露其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无耻、反动、腐朽的本质。描写了他们可耻的下场,作者怀着无比痛恨之情,有力地鞭打了汉奸卖国贼的丑恶灵魂。
老舍是写市民生活题材最有成就的作家。书中所写的小羊圈胡同就是他出生成长之地,他对那里各种市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在作品中,但凡涉及的生活用品,风俗人情,语言行动,以及人物心态都是地道的“北平味儿”,展现了一幅独具北平地方特色的都市风俗画。
《四世同堂》早在80年代就编成了电视剧播出之后,出现了万人空巷的观看热潮。这次热播的新版《四世同堂》编导者并非重复老版,而是力求出新,在更加忠实原著上下了很大功夫。就我的观感,从剧中所写的人物性格、气质,(只是语言是带北京味的普通话,可能考虑的观众的接受能力),以及所展现的小胡同,房舍、内景、风土人情,乃至服饰和不少生活细节,都再现了原著中所描绘的老北京人文风貌,我以为改编是成功的,使老舍的名著再次焕发了光彩。
8,四世同堂创作于20世纪多少年代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具体来说,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6年辞职,从事专业写作.《骆驼祥子》就是在此期间创作.原著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中文原版,《四世同堂》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共100段,总计85万字.其中第一、二部分在1949年以前已创作完成并出版,第三部分是老舍在美国期间创作完成的,1949年底老舍回国后,由于当时的各种原因,虽然第三部分获得了出版,但最后的13段却不在其中.这13段的原稿后来在文革中被毁,成为了永远的遗憾.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全部三个部分但只有前面87段的《四世同堂》.1983年,最后的13段终于从《四世同堂》的国外英文版当中翻译了过来,当然这不能等同于原稿中的13段,因为少了很多内容.从这之后,各个出版社出版的《四世同堂》当中有些版本就依此凑齐了100段.如此,目前现存最全的《四世同堂》也就是这个了,即前面87段是中文原稿,最后13段是由英文版翻译过来的,比原稿少了将近15万字.第二个是英文版的中译本,这个版本的由来是老舍于1946年应邀去美国,把《四世同堂》的原稿也带了过去,由老舍口述,美国人打出来,在美国进行出版,这个版本相对于中文版,要多出最后的13段,在结构上是完整的,但是总共只有50万字,比原稿少了一半左右的内容.这其中主要是因为老舍在口述时,把一些段落甚至是整段的内容都省去了.这个版本目前在国内是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9,四世同堂的创作背景
《四世同堂》的创作开始于1944年。老舍对于小说的创作准备则开始于1941年,此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文学在全民抗敌、同仇敌忾的情势下,表现出统一的步调和普遍高昂的爱国情绪,老舍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了创作一篇关于抗战题材的小说的想法,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题材故而一度搁置。直到1944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于是开始在陪都重庆书写这部小说。小说的写作延续了4年,其间经历了抗战胜利以及作者被邀出国讲学,直至1948年,老舍才在美国完成了这部达百万言的长篇巨制。
10,四世同堂什么年代的背景
《四世同堂》以抗日战争时期沦陷的北平(按即北京,下同)为背景,以一个叫小羊圈胡同中的各家各户为描写对象,又以这一胡同中四世同堂的祁家为中心,以祁家长孙祁瑞宣的心路历程为主线,表现北平民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惨生活和抗争。 1949年曾在美国出版节译本,书名为《黄色风暴》,被誉为“好评最多的小说之一,也是美国同一时期所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2017年秋,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完整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和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增添了由英译本回译的十六章内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四世同堂》的创作开始于1944年。老舍对于小说的创作准备则开始于1941年,此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文学在全民抗敌、同仇敌忾的情势下,表现出统一的步调和普遍高昂的爱国情绪,老舍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了创作一篇关于抗战题材的小说的想法,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题材故而一度搁置。 直到1944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于是开始在陪都重庆书写这部小说。 作品赏析 《四世同堂》叙写了我们民族深重的灾难,处处流露出国家残破的刻骨之痛和"笔尖上能滴出血与泪来"的艺术风格,在这里,对苦难年代中的社会动向的表现是真实的,偷生就是自取灭亡的思想主题由于小说的标准色彩和抒情气氛而更为突出。 小说在抗战大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而且这种理性的反思又与作者情感上对家族伦理的眷恋之情相伴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