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从事豫剧最早且成名最早的豫剧六大名旦,分别是谁?
从事豫剧最早且成名最早的豫剧六大名旦 :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这六大名旦中陈素真是年龄最大、从事豫剧最早、成名最早的豫剧大师。 陈素真1918年出生。她本名王若瑜,八岁随义父陈玉亭学戏,改艺名陈素真,同时拜孙延德为师学青衣,唱腔属祥符调。十岁登台,为豫剧第一个女演员。17岁即被誉为“豫剧皇后”,22岁又获“梆子大王”,“河南梅兰芳”的美称。1937年她去北京学习京剧武功,发展了豫剧的武戏。 同年与樊粹庭合办狮吼剧团,并开始在唱腔、表演、化妆、服装等方面进行了革新,从而丰富了豫剧的表演手段,期间演出了樊编的《三拂袖》、《霄壤恨》、《女贞花》、《涤耻血》等新戏。 常香玉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9岁登上戏剧舞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她耐心琢磨,融豫东调、祥符调于一体,大胆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文化部为了表彰她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曾于1952年为她和梅兰芳、周信芳等七位表演艺术家颁发了荣誉奖。 当时的常香玉出演过很多的经典的作品,但是由于影视剧并不是很发达,所以当时常香玉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直到七十年代,常香玉才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中呢, 崔兰田曹县东关人。著名豫剧大师,豫剧艺术家和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崔派艺术创始人,中国豫剧“功勋杯”获得者。所开创的“崔派艺术”是豫剧五大流派之一。 系豫西调流派的代表,兼用豫东调,并吸收秦腔、曲剧、河北梆子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善演悲剧,其对豫剧发展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为豫剧表现悲剧人物、塑造各种悲惨凄苦的妇女形象开辟一条道路,积累丰富的经验。代表剧目《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桃花庵》,被称为崔派四大悲剧。在许多地方流传着“宁愿三天不吃盐,也要看看崔兰田”的顺口溜。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演出200余出戏。 马金凤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功勋杯”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生在山东曹县一个贫苦艺人家里。原姓崔,小名金。6岁随父学艺唱河北梆子。因她刻苦好学,聪慧过人,与父同台演出了《三义记》、《刘二姐赶会》、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 14岁正式登台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枪》等。公认是20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 她的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音质坚实、柔韧,唱法上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运用;唱工以大段叙述性“豫东调”“二八板”为其擅长,吸收山东梆子的音调加以融化;唱腔结构严谨,旋律简练、朴实,节奏明快、舒展,技巧娴熟,造诣深厚。其特点刚健豪爽,深入浅出,蕴藉醇化。 阎立品阎立品,原名阎桂荣,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省封丘县人。 阎立品自幼家贫,母亲将她送到开封永安舞台义成班学戏,拜著名豫剧艺人杨金玉、马双枝为师。因其天资甚好,学戏认真刻苦,故而深受老师喜爱。一年后登台演出了《打金枝》(饰开平公主),因其做戏十分认真,虽唱腔还嫌稚嫩,但仍受到观众欢迎,3年后便在开封有了一定影响。因其人小但技艺颇为精巧,故而观众们便称其为“小闺女”。 阎立品的艺术特点在豫剧旦行诸流派中独树一帜,清雅之风怡人心神,从她在其代表剧目《游龟山》、《秦雪梅》、《碧玉簪》等剧的精彩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阎立品的艺术特点中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豫剧及地方戏中都甚为少见的“精细”。而这个“精细”可以说是阎立品得益于梅兰芳先生亲传的结果。 演唱时她注重行腔,注重意思的通达,不仅力度变化大,而且在音色变化上也有许多过人之处,可以说是明暗相宜,浓淡尽显。 桑振君河南陈留县人,先从母亲学唱河南坠子。父母亡故后在界首、亳州、沈丘、项城一带流浪卖唱。一位老一代豫剧表演艺术家的母亲发现了她的艺术天赋,收养她为义女,教她学习豫剧艺术。艺术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使她14岁就唱红了开封、陈州、界首、周口、漯河、许昌等地。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二十岁出头的她已和豫剧大师陈素真、常香玉并称豫剧舞台的旦角“三鼎甲”,形成了“东陈西常中南桑”的鼎足之势。 她的嗓音清脆、明亮、甜润、俏丽,演唱尤以“口齿伶俐、字乖韵巧”出名。她早期的拿手戏《对绣鞋》、《桃花庵》、《秦雪梅观文》等多是以唱功为主的传统剧目,无论多长的段式、多杂的句列,一经她的口唱出,准能绘声绘色、尽巧尽美地将感情表达无遗。
2,阎立品为何终身未嫁
阎立品(1926-1996)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与梅兰芳蓄须明志相似,抗战时的阎先生,剪去一头青丝,远避乡舍,誓不与敌寇汉奸作戏。时人赠“立身不使白玉玷,品高当与青云齐”,由此,她改原名“桂荣”为“立品”,冠盖满京华。 54年,她成为梅先生的破例弟子(非京剧演员),57年她成了右派,文革十年,她被打成混进文艺队伍的异帮分子,浩劫过后,她重登舞台,二十余年,芳华都空度。还是少女时候,她即遭受人生重创,立誓终身都不嫁。五十年来,惨淡匠心经营,铮铮铁骨无所畏惧,真真是一曲吊孝催人泪,品高艺也精。 这“人生重创”会是什么呢?没有答案,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曾有人问她单身的原因,她说 :“不是不嫁,可能是我太认真、太挑剔想的太多了,为此一直没有解决个人问题,旧社会女人的悲剧太多了,尤其我们作艺的人,人家就没有拿我们当人待,是别人眼里的玩物,我不倾慕金钱地位,也不喜欢粗俗无知的人,真正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还怕人家嫌弃我,理想的太难找了,所以我宁愿不嫁,也不愿草率解决。现在解放了,艺人的地位提高了,可我也近三十岁了,同龄的男同志条件好点的哪还有不结婚的。还有性格及职业问题,有没有共同语言哪。前些时也有人给我提起上海音院的一位教师,条件也不错,可两地那么远,我也不主动,说说也就搁下了。我认为如果嫁的不好不如不嫁,唱一辈子戏,一心搞事业也好,不一定非要结婚嘛!”
3,谈恋爱和谈个恋爱有什么区别
撒野来的吗? 刚开始,我不太懂这句话,然后琢磨了一下,谈恋爱是很认真的那种,想长长久久地在一起,谈个恋爱就比较肤浅,或者说,就是抱着玩玩的态度,跟你谈一场恋爱,却也只是一场,早晚会结束。 这是客观解释,以下是在《撒野》里的解释。 丞哥一开始对大飞是这么说的,“你有没有想过跟我谈恋爱?”(大概是这样……吧?) 所以大飞就问丞哥,“你是想跟我谈恋爱还是谈个恋爱?” 对于大飞来说,丞哥的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两个意思,第一个是真正的谈恋爱,两个人交往的意思,而第二个意思,则可以认为是在和大飞谈“恋爱”这个话题,所以大飞才会这么问,想确认丞哥到底是什么意思,即使他已经知道答案,但大飞不确定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 但以丞哥后来的行为来看,丞哥从里面悟出了另一个意思(也可能大飞就是想表达这个意思),丞哥可能以为大飞是在问他,是不是真心的,但丞哥并不能保证,因为丞哥能坚持下去,但大飞不一定,大飞有着极重的家庭负担,再加上两人的成绩差异,很可能成为异地恋,丞哥一直想把大飞从泥沼里拉出来,但显然没有成功,关于二淼的那件事就是一个证明,大飞终究被压垮了。 “丞哥,算了吧。” 但他们终究还是he了,因为丞哥的意志力和大飞面对生活的勇气,如果丞哥最终还是没忍住先一步向大飞坦白,大飞就有可能永远过不去这个坎,如果大飞没有面对生活的勇气,他就不可能会去找丞哥,而是选择在那个钢厂,继续过着他本该的生活。 ……我好像写成书评了。
4,豫剧的代表曲目有什么?
豫剧皇后陈素真的
《春秋配》、《宇宙锋》、《三上轿》、《梵王宫》等。
豫剧大师常香玉的
《红娘》、《断桥》、《花木兰》、《大祭桩》等。
豫剧大师崔兰田的
《桃花庵》、《秦香莲》、《花枪缘》等。
豫剧大师马金凤的
《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对花枪》等。
豫剧大师阎立品的
《秦雪梅》、《蝴蝶杯》、《盘夫索夫》等。
豫剧大师桑振君的
《白莲花》、《桃花庵》、《投衙》等。
豫剧大师唐喜成的
《三哭殿》、《南阳关》、《血溅乌纱》等。
豫剧大师李斯忠的
《下陈州》、《包龙图坐监》、《司马茅告状》等。
豫剧大师牛得草的
《七品芝麻官》、《三愿意》、《拾女婿》等。
豫剧大师刘忠河的
《打金枝》、《十五贯》、《血溅乌纱》等。
其它豫剧艺术家的:《抬花轿》、《朝阳沟》、《包青天》、《刘公案》等。
5,闫立品的人生
阎立品(1922-1996年)原名阎桂荣,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省封丘县人。 阎立品自幼家贫,母亲 闫立品将她送到开封永安舞台义成班学戏,拜著名豫剧艺人杨金玉、马双枝为师。因其天资甚好,学戏认真刻苦,故而深受老师喜爱。一年后登台演出了《打金枝》(饰开平公主),因其做戏十分认真,虽唱腔还嫌稚嫩,但仍受到观众欢迎,3年后便在开封有了一定影响。因其人小但技艺颇为精巧,故而观众们便称其为"小闺女"。但是,初有成就的阎立品深知艺途之艰难,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为了练出更精的功夫,她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敢有半点松懈,从30年代到40年代初,她从一个"小闺女"逐渐成长为一个戏路宽、会戏多、影响大,而且扮相俊美,嗓音明亮圆润的优秀演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阎立品就热心培养后辈。"文革"后更是将很大精力放在了收徒传艺之上,其弟子遍布全国许多省区。阎立品1990年患癌症,1996年8月11日病逝于家乡封丘县,享年75岁。
6,闫立品的艺术历程
抗日战争爆发后阎立品同其他艺人们一样,备受日本鬼子和汉奸的欺凌,为了抵制鬼子汉奸们和那些土豪劣绅视艺人为玩物的行径,她将满头青丝一挥而去,住到偏远的农村,宁愿吃糠咽莱,宁愿饿死也不在城里给鬼子汉奸们演戏。抗战胜利后,虽然阎立品恢复了演出,而且依然在河南各地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但她对在社会上盛行的“捧角”之风越来越厌恶,她说:“我宁为贞洁贫,不为污浊名。千两金,万两银,我也不能出卖人格。”为了回绝各种频繁的堂会、“宴请”,她毅然戒了荤腥,从此吃素。阎立品不仅不畏权势,不向邪恶势力低头,表现了一个正直艺人的骨气,同时在艺术上也是严于律己,不随波逐流,不为一时的“红火”而牺牲自己的气节。从40年代开始,她就有意识地“净化”自己所演的一些剧目。她给自己约法三章:“粉戏”不演,脏词不唱,伤风败俗的动作不做。凡是她要演出的剧目她都要尽可能地(有时也请一些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进行修改整理后再上台演出。为此,她在各地演出时结识了一些当地的名人雅士,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但使得她自己的文学修养日渐丰厚,而且这些人们也对她演出的剧目提出不少诚恳的看法,使阎立品在修改剧本时受益颇多。她不仅演技高超,而且艺德高尚,故而在观众中有着很高的声望。观众赠送她的各种诗词、旗、匾多不胜数,但最让她珍视的是当年在扶沟演出时观众送给她的一幅题字“品洁艺精”。阎立品认为这是现众对她最真切的希望,她将自己的名字“桂荣”改为“立品”,以勉励自己:立业需先立身,立身必先立品。此后她便以阎立品之名遍行河南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阎立品加入了商丘人民豫剧团,曾赶南京、上海等地演出。她在豫剧演员中独具的艺术特点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1954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收阎立品和评剧名演员新凤霞为弟子,这是梅先生第一次收地方戏演员为徒。梅先生在多次看了阎立品的演出后说,她脸上的戏变得很快,表演很细,是地方戏中少有的闺门旦。此后,在梅先生的指点下,阎立品开始主工闺门旦,同时对豫剧闺门旦的剧目进行研究整理。在梅先生的指点下,阎立品在表演、化装等方面都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同时唱腔也有了新的变化。为了拓展豫剧闺门旦行当的演出剧目,她还先后移植演出了《碧玉簪》、《盘夫索夫》等。1955年阎立品由商丘调往洛阳市豫剧二团。1957年生性耿直的她被错划为右派,直到1958年调往信阳地区豫剧团后方恢复演出。在信阳的几年中,她对《秦雪梅》一剧进行了改革,从剧本到表演,从演唱方法到唱腔设计都有了新的探索。可以说在此时她开始形成了自己有别于他人的艺术风格。“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阎立品被视为“黑线人物”而备受折磨,被剥夺演出权利达10年之久,直至粉碎“四人帮”后才得以恢复演出的权利。重新登上舞台的阎立品凭借着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在身处逆境时都一刻未曾停止的艺术追求,一登台便引起巨大轰动,她的代表剧目《秦雪梅》、《藏舟》、《西厢记》等上演后不仅好评如潮,而且许多老观众再睹其芳华之后激动不已,有人称她是“白发少女,青春不衰;荷花出水,梅花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