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天才画童 MY KID COULD PAINT THAT怎么样
- 2,天才画童的剧情简介
- 3,是谁第一个把英语翻译成中文的?(不知道请不要回答,谢谢)
- 4,英语翻译
- 5,给我点英国著名画家的资料
- 6,我是小画家的空心字
- 7,看小画家画画这篇短文写了什么
- 8,英语翻译
1,天才画童 MY KID COULD PAINT THAT怎么样
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凭借自己的油画作品震惊了整个纽约艺术界, 《天才画童》剧照 《天才画童》剧照(11张) 人们把她的画和杰克逊·波洛克和瓦西里·康定斯基的作品相提并论。 来自纽约州宾厄姆顿的玛勒·奥姆斯戴德还不到两岁就开始画画。她用画笔、调色刀、手指、甚至是装蕃茄酱的瓶子在6英尺见方的画布上做画。这个小神童已经卖出了大约25幅画,共计4万美元。 她的父亲马克在去纽约接受电视采访的途中告诉记者说:“她按自己的想法画画。她用很多颜料,却对整体布局并不在意。”他说女儿在两岁生日前不久开始画画,让女儿画画是为了不让她妨碍自己的业余绘画。“最初是我尝试绘画。我为妻子画肖像画,然后把画送给玛勒,来转移她的注意力。”“她用各种颜色的颜料在上面画画。一开始她盯着我,后来她的注意力就转移到油画上了。”他开玩笑说:“我是她的助手,我给她递画笔。她不知道大多数画家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会有助手帮忙。”奥姆斯戴德先生说他的女儿逐渐成为一名业余画家,她的作品也在不断进步。“她在技巧和运笔上都有所进步。她看上去更加细致小心了。” 美术馆经理安东尼·布鲁内利说(展览会)将会展出玛勒的10幅画,其中6幅已经售出了,其余四幅预计可以卖到8000到10000美元。 他说作为一个孩子,玛勒的作品是不可思议的。 “她的画色彩明快。她用画笔、调色刀和手指着色的风格使这些画非常富有表现力。一些画像康定斯基的作品,还有一些像波洛克。” 布鲁内利对玛勒将来是否会成为一名画家持保守态度。“你永远没法预见。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看着她成长。她最近画的四幅画,一幅比一幅好。” ==我复制百度百科的,希望对您有帮助==
2,天才画童的剧情简介
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凭借自己的油画作品震惊了整个纽约艺术界,人们把她的画和杰克逊·波洛克和瓦西里·康定斯基的作品相提并论。 来自纽约州宾厄姆顿的玛勒·奥姆斯戴德还不到两岁就开始画画。她用画笔、调色刀、手指、甚至是装蕃茄酱的瓶子在6英尺见方的画布上做画。这个小神童已经卖出了大约25幅画,共计4万美元。她的父亲马克在去纽约接受电视采访的途中告诉记者说:“她按自己的想法画画。她用很多颜料,却对整体布局并不在意。”他说女儿在两岁生日前不久开始画画,让女儿画画是为了不让她妨碍自己的业余绘画。“最初是我尝试绘画。我为妻子画肖像画,然后把画送给玛勒,来转移她的注意力。”“她用各种颜色的颜料在上面画画。一开始她盯着我,后来她的注意力就转移到油画上了。”他开玩笑说:“我是她的助手,我给她递画笔。她不知道大多数画家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会有助手帮忙。”奥姆斯戴德先生说他的女儿逐渐成为一名业余画家,她的作品也在不断进步。“她在技巧和运笔上都有所进步。她看上去更加细致小心了。”美术馆经理安东尼·布鲁内利说(展览会)将会展出玛勒的10幅画,其中6幅已经售出了,其余四幅预计可以卖到8000到10000美元。他说作为一个孩子,玛勒的作品是不可思议的。“她的画色彩明快。她用画笔、调色刀和手指着色的风格使这些画非常富有表现力。一些画像康定斯基的作品,还有一些像波洛克。”布鲁内利对玛勒将来是否会成为一名画家持保守态度。“你永远没法预见。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看着她成长。她最近画的四幅画,一幅比一幅好。”
3,是谁第一个把英语翻译成中文的?(不知道请不要回答,谢谢)
第一个学习英语的人已经不可考.第一个学习外语的人也不可考。
原因是追溯到元或者以前,就有中国的商人去海外,逐渐的也就产生了移民。语言永远都只是工具,当你在国外呆久了你就会了当地的语言,而你的亲戚在中国,你自然而然就会用进行双语的翻译沟通,不可能象你那样说的有那么开始的一个人~~
但是如果是正规的话,我国最早的外语学校,是成立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的“同文馆”。它培养出严复、汪凤藻等一批翻译人才,还编译了一些外语辞典和外语文法书籍。
第一是个懂汉语的人在英语环境中生活,从实践中领略英语的用词及用法,将英汉两者相通的单词进行互换,就成了翻译。那当然是个渐进的过程,由具体名词到抽象名词,由简单的日常用语到深奥复杂的思维。
第二种情况是个同时接触汉英两种语言的牙牙学语的小孩,他们能同时吸收这两种母语,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成熟了,就可以自然的互译了。
这个问题估计无从考证 传说中 中国最早的翻译是 一种名叫“角端”的怪兽,此兽日行1万8千余里,走遍世界各方,通晓天下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是最早的“同传译员”吧.呵呵
以下列出具体中国翻译发展史:
我国的翻译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打开这一翻译史册,我们可以看到翻译高潮迭起,翻译家难以计数,翻译理论博大精深.了解这一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继承我们的先人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今天更加深入认识和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简单说来,中国的翻译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汉代-秦符时期; 二、隋-唐-宋时期; 三、明清时期; 四、五四时期; 五、新中过成立至今.
一、汉代-秦符时期
中国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诸侯国家相互之间交往就出现了翻译,如楚国王子去越国时就求助过翻译.当然这种翻译还谈不上是语际翻译.中国真正称得上语际翻译的活动应该说是始于西汉的哀帝时期的佛经翻译.那时有个名叫伊存的人到中国来口传一些简单的佛经经句.到了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八四年),佛经翻译就正式开始了.译者安世高是安息(即波斯)人,他翻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后来月支人支娄迦谶(又叫娄迦谶)来到了中国,他翻译了十多部佛经.支娄迦谶译笔生硬,基本上是字对字、句对句地翻译,中国读者不易看懂.中国翻译界现在的直译和意译之争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支娄迦谶有个学生叫支亮,之亮有个弟子叫支谦.他们三人号称"三支",是当时翻译佛经非常有名的译者.与"三支"同时从事佛经翻译的还有竺法护.他也是月支人,是当时的佛经翻译名家,总共译了一百七十五部佛经,对佛经在中国的流传贡献不小.竺法护和"三支"一道被人称作月之派.不过,这一时期的佛经翻译活动还只是民间私人事业.
到了符秦时代,佛经翻译活动就组织有序了.当时主要的组织者是释道安.在他的主持下设置了译场,开始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由于释道安本人不懂梵文,惟恐译文失真,因此他主张严格的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译.当时的佛经《鞞婆沙》就是按此方法从梵文译成汉语的.为了把握好译文的质量,释道安在此期间请来了著名的翻译家天竺(即印度)人鸠摩罗什.鸠氏考证了以前的佛经翻译,批评了翻译的风格,检讨了翻译的方法.他主张意译,纠正了过去音译的弱点,提倡译者署名,以示负责.他翻译了三百多卷佛经文献,如《金刚经》、《法华经》、《十二门论》、《中观论》、《维摩经》等.其译文神情并茂、妙趣盎然,堪称当时的上乘之译作,至今仍被视为我国文学翻译的奠基石.到了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特聘印度佛教学者真谛(Paramartha,499-569)到中国来翻译佛经.真谛在华期间共翻译了四十九部经书,其中尤以《摄大乘论》的翻译响誉华夏,对中国佛教思想影响较大.
二、隋-唐-宋时代
从隋代(公元五九0年)到唐代,这段时间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时期.隋代历史较短,译者和译作都很少.比较有名的翻译家有释彦琮(俗姓李,赵郡柏人).他是译经史上第一位中国僧人.一生翻译了佛经23部100余卷.彦琮在他撰写的《辨证论》中总结翻译经验,提出了作好佛经翻译的八项条件:1)诚心受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诚心热爱佛法,立志帮助别人,不怕费时长久);2)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品行端正,忠实可信,不惹旁人讥疑);3)荃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暗滞(博览经典,通达义旨.不存在暗昧疑难的问题);4)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涉猎中国经史,兼擅文学,不要过于疏拙);5)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度量宽和,虚心求益,不可武断固执);6)耽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炫(深爱道术,淡于名利,不想出风头);7)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精通梵文,熟悉正确的翻译方法,不失梵文所载的义理);8)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兼通中训诂之学,不使译本文字欠准确).彦琮还说,"八者备矣,方是得人".这八条说的是译者的修养问题,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在彦琮以后,出现了我国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俗称三藏法师).他和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华夏三大翻译家.玄奘在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从长安出发去印度取经,十七年后才回国.他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主持了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组织最为健全的译场,在十九年间译出了七十五部佛经,共一三三五卷.玄奘不仅将梵文译成汉语,而且还将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是第一个将汉语著作向外国人介绍的中国人.玄奘所主持的译场在组织方面更为健全.据《宋高僧传》记载,唐代的翻译职司多至11种:1)译主,为全场主脑,精通梵文,深广佛理.遇有疑难,能判断解决;2)证义,为译主的助手,凡已译的意义与梵文有和差殊,均由他和译主商讨;3)证文,或称证梵本,译主诵梵文时,由他注意原文有无讹误;4)度语,根据梵文文字音改记成汉字,又称书字;5)笔受,把录下来的梵文字音译成汉文;6)缀文,整理译文,使之符合汉语习惯;7)参译,既校勘原文是否有误,又用译文回证原文有无歧异;8)刊定,因中外文体不同,故每行每节须去其芜冗重复;9)润文,从修辞上对译文加以润饰;10)梵呗,译文完成后,用梵文读音的法子来念唱,看音调是否协调,便于僧侣诵读;11)监护大使,钦命大臣监阅译经.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翻译实践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意即"忠实""通顺",直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他还在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翻译技巧.据印度学者柏乐天和我国学者张建木的研究结果显示,玄奘运用了下列翻译技巧: 1)补充法(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增词法);2)省略法(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减词法);3)变位法(即根据需要调整句序或词序);4)分合法(大致与现在所说分译法和合译法相同);5)译名假借法(即用另一种译名来改译常用的专门术语);6)代词还原法(即把原来的代名词译成代名词所代的名词).这些技巧对今天的翻译实践同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玄奘同时的还有失义难陀、义净、一行、不空等译者,也都译了许多佛经.唐末无人赴印度求经,佛经翻译事业逐渐衰微.
到了宋代,佛经翻译已远不如唐初的极盛时期.在北宋的乾德开宝年间,宋太祖曾派人西去求经,印度也派名僧东来华夏传法.宋太祖也曾在开封的太平兴国寺内兴修了译经院,专事佛经翻译.虽译场组织极其完备,译经种数几乎接近唐代,但质量却不如唐代.当时有名的僧侣译者主要有天息、法护等人.在翻译理论方面颇有贡献的要数赞宁(俗姓高,今浙江德清人).他曾归纳了以往译经的各种情况,提出了解决翻译过程中各类矛盾的六种办法.这是对我国唐代翻译理论的继续和发展,是我国翻译论库中的宝贵财富.到了南宋,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佛经翻译已是寥寥无几,史书的记载中无一例翻译.在其后的元代,统治者曾下昭拔合恩巴、管主八等人翻译佛经,但译作只有十几部,翻译理论方面的探讨更是无从谈起.翻译事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三、明清时代
在明代的二百多年历史中,佛经翻译呈现一片衰落的局面.佛经译者只有智光等一、二人,译了几部经书.但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直至清朝"新学"时期,我国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严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明代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马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测量法义》等书.清代的林纾(1852.11.8-1924.10.9)和他的合作者以口述笔记的方式翻译了一百八十四种西方文学作品,达一千万字以上.所译小说中最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La Dame aux Camelias)、《黑奴呼天录》(Uncle Tom's Cabin)、《块肉余生述》(David Copperfield)、《王子复仇记》(Hamlet)等.林纾本人不懂外文,因而他的译作删减、遗漏、随意添加之处甚多.但是林纾的翻译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文学作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严复(1954.1.18-1921.10.27)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他从光绪二十四年到宣统三年(公元1898-1911)这三十年间翻译了不少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T.H. Huxley)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亚当·斯密(A.Smith)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孟德斯鸠(C.L.S. Montesquieu)的《法意》(L'esprit des Lois)、斯宾塞尔(H.Spencer)的《群学肆言》(On Liberty)、甄克思(E.Jenks)的《社会通诠》(A History of Politics)等.严复每译一书,都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常借西方著名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作表达自己的思想.他译书往往加上许多按语,发挥自己的见解.严复"曾经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鲁迅《二心集》),在参照古代佛经翻译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在《天演论》(公元一八九八年出版)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有人因此认为严复偏重于"达",把"信"、"达"相互对立起来.事实上,严复曾紧接着解释道:"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所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这说明严复并没有把"信"、"达"割裂开来,他主张的"信"是"意义不倍(背)本文","达"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尽译文语言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为"达"也是为"信",两者是统一的.但严复对"雅"的解释今天看来是不足取的.他的"雅"是指脱离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他认为只有译文本身采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实际上即所谓上等的文言文,才算登大雅之堂.严复自己在翻译实践中所遵循的也是"与其伤雅,毋宁失真",因而译文不但艰深难懂,又不忠实于原文,类似改编.有人说严复用一个"雅"字打消了"信"和"达",这个批评不是没有根据的.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严复重视译文文字润饰这一点却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尽管严复对"信、达、雅"翻译标准的解释因时代的限制而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许多年来,该标准始终没有被我国翻译界所废弃,原因在于:这三个字的提法简明扼要,又有层次主次突出;三者之中,信和达二者之中,信犹为重要.因此有些翻译工作者仍然沿用着三个字作为当今的翻译标准,但旧瓶装新瓶,已赋予新的内容和要求.例如,他们认为"雅"已不在是严复所指的"尔雅"和"用汉以前字法句法",而是指"保存原作的风格"问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严复出版《天演论》前数年,《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于公元一八九四年在他写的《拟投翻译书院议》中已发挥了他所认为的"善译"的见解.马建忠的"善译"标准包括三大要求:第一、译者先要对两种语言素有研究,熟知彼此的异同;第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和语气,把它传达出来;第三、译文和原文毫无出入,"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这些要求是很高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他本人专研究语法而没有搞翻译的工作,因此他对"善译"的见解,被后人忽略了.
四、五四时期
"五四"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五四"以前的最显著的表现是以严复、林纾等为代表翻译了一系列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和文学作品."五四"以后,我国翻译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东西方各国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苏联的作品,开始由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卓越的先驱者鲁迅、瞿秋白等前辈介绍进来.鲁迅是翻译工作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他和瞿秋白两人关于翻译问题的通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应遵循的基本翻译原则.他译过许多俄国和苏联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毁灭》、《死魂灵》等.他和瞿秋白通过翻译实践,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鲁迅对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是:"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着原文的风资."鲁迅竭力反对当时那种"牛头不对马嘴"、"削鼻剜眼"的胡译,乱译,他针对有人所谓"与其顺而不信"而提出了"宁信而不顺"这一原则.当然,鲁迅这条原则有"矫枉必须过正"的意味,但与借此作挡箭牌的"硬译"、"死译"实无共同之处.鲁迅主张直译,是为了照顾输入新表现法和保持原作的风貌,这于借直译作挡箭牌的"死译"也是丝毫无共同之处的.他们二人对待翻译工作的态度都十分严肃,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新中国成立至今
一九四九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翻译事业也得到了解放.从那时起,翻译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一直是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迅速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日益充实完善.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翻译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工作,逐步取代了抢译、乱译和重复浪费的现象;
(二) 翻译作品质量大大提高,逐渐克服了粗枝大叶、不负责的风气;
(三) 翻译工作者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开展了批评于自我批评,逐渐消除了过去各种不良现象和无人过问的状况;
(四) 翻译工作者不仅肩负者外译汉的任务;
(五) 对翻译标准的认识日趋统一,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的翻译工作.特别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国广大翻译工作者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通过认真的辛勤的翻译劳动,介绍和交流先进科技知识、优秀文艺作品以及民族文化,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和世界和平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其实身为译员,我自己觉得哪位祖先圣贤最早译出了英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辈已经给我们用辛勤和汗水留下了这份瑰宝,我们就要更好的去传承它,完善它,从而更好的利用它创造更大的价值.
个人的见解 希望能帮到您一点 祝开心
4,英语翻译
每行对应中文翻译如下: 此电子邮件确认您的蒸汽帐户密码已被 成功地改变了。 这是您的新帐户信息: ---------------------------------------------------------------------------------------------------------------------------------------------------------- 帐户:时钟 密码:1 ---------------------------------------------------------------------------------------------------------------------------------------------------------- 蒸汽支援队 HTTP://www. 这个 通知 已发送到与您的蒸汽帐户相关的电子邮件地址。 为了 关于阀门的隐私政策的信息,访问www. ValvsOfthay.com/PrimaCy.HTM。 此电子邮件 消息是自动生成的。请不要回应。 扩展资料:提高英语翻译水平注意点: 1、反复练习 不管我们做什么文件的翻译稿,行业、语种方法都要自己去多学多了解才懂的多,如果我们会一样东西,天天都只会一样东西,时代更新词汇很快,你要一直停留在你会的那样的东西中,你就会慢慢变得什么都不会了。所以说,不管我们是当一名译员,还是一名写作家,都要不断反复练习,新旧的东西都要学,免得遗忘或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2、翻译精准 要做好翻译工作,不是简单的把语言翻译过来就可以的,是要每个转换的的语言都要句句精准,这样才能完全表达原文的意思。因此我们才要求译者除去语言的准确之外,也要加强我们汉语的修养。 3、实践很重要 翻译其实是一种实践很强的语言活动,我们要想提高自己必须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当然,实践也是很讲究的,我们可以找一些我们水平相当的稿件进行练习,然后从自己翻译的文章跟别人翻译的文章进行对比,从中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循序渐进的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5,给我点英国著名画家的资料
英国著名水彩画家
保尔•桑德比(Paul Sandby 1725-1809)在英国绘画史上是第一个用水彩作画的,在他以前只有用单色画和素描淡彩。他的创造性研究和试验取得了这种画法的可能性。他的画法是在描画好的草图上再着水彩色,而且还喜欢在风景画上加些人物,显得更生动,更富有生活气息。他的绘画技法格外受人重视,得到很大的发展,也赢得了后来的水彩画家们的无限感谢,被誉为 “水彩画之父”。
托马斯•吉尔丁(Thomas Girtin 1775-1802)他孜孜不倦地研究水彩着色的多种方法,还研究风景画中的空气效果。他的绘画技巧从传统的先打灰底再上色,改变为用暖色或关系色打底,集中加强景物的气氛效果,并用光的分布来突出对比。他想象力丰富,用色明暗谐调,水分流畅,笔触生动,利用水彩明快透明的特点,却能表现出如同油画般强烈的光色关系,足以证明他的无比的才华。他短暂的一生却在艺术上留下了他的成就和影响。
约瑟•梅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775-1851)他是英国杰出的画家,一生创作了几百幅油画,几千幅水彩画和速写,给英国艺坛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他大胆地用丰富的色彩来表达光的效果,使水彩画发生了深刻变化,他在绘画的色彩处理上有些方面已经呈现出印象派的某些画法,因此有印象派先驱者之称。《失事船沉没以后》是他最完美的作品之一,表现出他在色彩和水彩技法上的高度造诣;其后的印象派的绚丽的光色变化,几乎都在他的笔下出现了。《凯威莱城堡》的整个画面,色彩缤纷,虚实交错;光和色的变化,使画面显出深远的空间感,给人以无限高远、辽阔、清新而庄严的意境;绚丽的色彩表达出浓郁的诗意。善于用色彩表达出流动着的空气感觉,是他全部水彩画的特点。
约翰•康斯太勃(John Constable 1776-1837)他的艺术成就不仅属于英国而且也属于欧洲。他用饱含颜色的画笔,挥洒自如的笔法,把他对自然景色所获得的印象,得心应手地描绘出来;有时用枯笔敏锐有力地刷在粗纹纸上,利用透出纸的底色,表现光的闪动效果。他的画面比透纳的更倾向于写实,那富有英格兰特色的湿润的土地和浓郁饱和的树枝树叶,是画家满溢着对祖国和家乡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描画出来的。
约翰•瓦莱(John Varley 1778-1842)他在英国十九世纪绘画史中是一个著名人物,他是风景画家,也是杰出的艺术教师。他的学生中有成就者如:考普莱•菲尔丁、德•温特、戴维•考克斯、威廉•亨利•亨特等。在水彩画技巧和构图方面,他的指导是卓越的,他摒弃旧的传统教法,而是让学生面对现实,生动活泼地写生。他的《康威远眺》,以洗练的笔触描绘了晴朗的天空、城堡与郁郁葱葱的谷壑丛林对比,相映成趣,用色概括,却又变化细致,充分体现其艺术特性。
约翰•西尔•柯特曼(John Sell Cotman 1782-1842)他的作品具有独创性和多方面的才艺,他把对象简化成图案式,以抽象观念观察事物的趋势,当时被认为违反常规,但无可否认他有杰出的艺术技巧和灵感。《渔村景色》是他的著名作品中的一个突出的例子,他具有在物象上赋予多种色调和色彩的光的感觉,并以极端严谨的手法使其臻于完善。
戴维•考克斯(David Cox 1783-1859)他是康斯太勃以后的著名水彩画家。他在用水彩表现自然情趣与气氛上,画风明朗而活泼,具有创造性的成就。他的《和平与战争》是当时难能可贵的用水彩画表现具有情节内容的寓意作品,他以严谨的造型,出色的水彩技巧和阴沉的色彩描绘出这一具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并传达出压抑低沉的情调。
彼得•德•温特(Peter De Wint 1784-1849)他领导过水彩画协会的工作,对英国水彩画的提倡和发展,有过不少贡献。他以透明方法,多次色相重迭,画出鲜明而深厚的色调。熟练的技巧,敏锐的色彩感觉,并准确地抓住光线这个难关,巧妙地处理主次形体的光影变化和色调的对比关系,在他的名作《古建筑》画面上充分可以证明。
理查德德•波克斯•波宁顿(Richard Purkes Bonington 1801-1828)作为一个画家,他在英国画派与法国画派之间起过桥梁作用。他的作品具有英国特征,同时又是英国风景画复兴时期的标志,曾给法国很大影响。《在阳台上》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这幅作品上约略可见他不受古典主义的拘泥,先从大体着眼,用笔纵横,意贯全局而不脱离写实的表现方法;其色彩简洁明快,强烈的阳光感使画面充满蓬勃的朝气。他的创造力,他的美丽的色彩和笔触是以最大的刻苦努力培育出来的。他从不停止工作,经常搞研究和实验。可惜他那独特的艺术风格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便过早夭折。他的早逝对英国艺术是不可估计的损失。
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水彩画已经奠定了独立的基础,经过众多画家的苦心研究,推进和发展了纯粹水彩画的特性。这一时期产生的众多优秀的水彩画家(见附录),不仅在英国而且在欧洲的画坛上,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势力。对于十九世纪英国水彩画的成就,不仅在英国美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美术史上,都是不能低估其价值的。
附录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英国部分著名水彩画家(以出生先后为序)
亚力山大•科仁斯(Alexander Cozens 1717-1786)
保尔•桑德比(Paul Sandby 1725-1809)
威廉•配尼(William Payne 1760-?)
约翰•克罗姆(John Crome 1768-1821)
托马斯•吉尔丁(Thomas Girtin 1775-1802)
约瑟•梅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775-1851)
汤姆斯希费(Thomas Heaphy 1775-1835)
约翰•康斯太勃(John Constable 1776-1837)
约翰•瓦莱(John Varley 1778-1842)
约翰•西尔•柯特曼(John Sell Cotman 1782-1842)
塞缪尔•杰克逊(Samuel Jackson 1782-1842)
戴维•考克斯(David Cox 1783-1859)
塞缪尔•普劳特(Samuel Prout 1783—1852)
彼得•德•温特(Peter De Wint 1784—1849)
当宁(H.E.Downing ?—1835)
考普莱•菲尔丁(Coplex Fielding 1787—1855)
威廉•亨利•亨特(William Henry Hunt 1790—1854)
詹姆斯•哈兰德(James Holland 1800—1870)
理查德德•波克斯•波宁顿(Richard Purkes Bonington 1801—1828)
约翰•弗里德里克•刘易斯(John Frederick Lewis 1805—1876)
约翰•埃布梭伦(John Absolon 1815—1895)
伯克特•福斯特(Blrket Foster 1825—1899)
托马斯•柯利尔(Thomas Collier 1840—1891)
6,我是小画家的空心字
我是小画家 画家是指(Artist in Painting)专精绘画(如图画、图案)的人,是专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的绘画艺术工作者,包括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油彩画、漆画等绘画艺术类的创作者。以国别分类,如国画家、西洋画家。 以作画材料分类,如水墨画家、油画家、素描家。 以题材分类,如山水画家、花鸟画家、人物画家、创意画家。 以画家派别分类,如:黄筌画派、湖州竹派、浙派、吴门画派、金陵画派。
7,看小画家画画这篇短文写了什么
小画家你好!我叫曹静,是个小画家。画的画很好看。可是,你别以为画画是个轻松的事哦!我可是学了两年美术才成为小画家的。你想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学会的吗?大约两年前学会的。我一直很有绘画天赋,妈妈就送我去了美术班。画画可累了呢!虽然不是体力活,但要用技巧。先用铅笔在纸上画出本型,下手邀请一点,要不然就擦不掉了。要擦掉也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印记。好,花完了。还有步骤呢!用油性笔,对了,一定要黑色的。要买两只,一直是粗的,一支是细的。用粗笔描的,用细笔描小的。秒好后,用橡皮把铅笔的印记擦掉。吹掉橡皮屑。好,上色!大面积用油画棒,小面积用水彩笔。完成!好看吧?画画中也有许多趣事,我刚去美术班的时候,画什么不像什么,画的东西令人捧腹大笑。画蛇像一条线:画水瓶像柱子:画….好了,你自己想吧。反正很好玩。要说有什么体会,就是,画画可以让人的想象力变丰富。画画让我身心变得愉快。我很爱画画。就这样,我才成为了小画家。好了,再见!还是很出色的小画家哩!
8,英语翻译
亲爱的先生,•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家长让他们的孩子们在家里做家务琐事的帮助。这些天已经有足够的压力,学校的孩子们。他们没有时间做家务的研究,也。做家务是浪费时间。我们可以让他们做他们的工作的学生?他们应该把时间花在作业上为了得到好成绩,进入一所好的大学。同时,当他们长大后,他们将不得不做家务,所以他们不需要现在就做。提供一个干净的孩子在家里舒适的环境,这是父母的工作。不管怎样,我认为做家务是很困难的,我不介意他们•米勒先生
•亲爱的先生,•我认为重要的是孩子学习如何dochores帮父母做家务。它是不够的只是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这些天过多依靠父母的孩子。他们总是在问,“你能为我买这个吗?或“你能帮我吗?“doingchores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并教他们如何照顾自己。它也帮助他们理解公平理念。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房子里与他们的父母,他们应该知道,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部分,在保持它的干净和整洁。我们邻居的儿子进入一所好的大学,但在这一年里,他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作为一个结果,他经常生病,他的成绩下降了。早期的孩子学会独立,这是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