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李国文汉子精神
是一种站得稳、立得直、不屈不挠、无惧无畏的精神,是一种虎死不倒架、虽败而不失尊严的男子汉大丈夫气概。
1、韩美林本身是一个经常失败的汉子,为失败的英雄立像,是精神上的贴合,心灵上的呼应。
2、韩美林通过为失败英雄项羽立像,用项羽的精神和气概鼓舞和启发走过百年耻辱之路的中国人。
衬托的作用。用李清照和司马迁两位文学大师受项羽精神的感召,败而不气馁,败而有骨气,从而留下千古绝唱,来衬托项羽挺直腰干、顶天立地、败而不倒的英雄形象。
2,李国文的读树 树可以读的理由是什么?
树可以读吗?
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
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么,树木就是用年轮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3,李国文的人物经历
1947年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攻读理论编剧专业,1949年投奔革命到北京,进华北革命大学学习。1950年至1953年间先后任天津铁路文工团和入朝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文工团创作组长。1954年到中国铁路总工会宣传部任文艺编辑。1957年7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反对官僚主义的短篇小说《改选》,引起一定反响。但不久就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铁路工地参加劳动,此后长期搁笔。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重新提笔写作,发表了《车到分水岭》、《空谷幽兰》等有影响的短篇小说。1978年调到中国铁路文工团任创作员。发表在1980年3月号《人民文学》上的《月食》,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于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危楼纪事》获1984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6年调到中国作家协会,担任《小说选刊》主编,至1989年底该刊停刊。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著作还有随笔散文集:《骂人的艺术》、《淡之美》、《大雅村言》、《楼外谈红》、《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唐朝的天空》等,并著有《评点《三国演义》、《莎士比亚传》等书。作品多次l获国家级大奖。
4,李国文的作家聚焦
从2002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推出李国文的《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2007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又出版李国文的《文人遭遇皇帝》。这些书均以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的命运入笔,比如《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的司马迁、杨修、李白、宋徽宗、金圣叹等,《中国文人的活法》中的李斯、严嵩、曹操、杜牧、苏东坡、李清照、朱熹、陆游、冯梦龙,所写的虽多为文人,却也是国人的一面镜子。所以李国文的作品出版后不断地销售告罄,又不断地继续加印。年过七旬的李国文,用散文家韩小蕙的话说,是“卓然一随笔大师”,是学识好、见识好、心态好、用功好、夫人好的“五好先生”。从他的随笔集《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获得2002年度“散文家奖”及其不俗的市场表现来看,他的作品无疑得到了专家和读者的双重肯定。为什么他如此衷情于文人,一而再地将笔触深入文人的内心世界?这位曾经以小说见长,出版过《冬天里的春天》、《花园街五号》、《危楼记事》等作品并多次获奖的小说家,无意间打开了另一扇门,却引领读者发现了更为广阔、更富魅力的世界。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熟悉李国文的读者发现,在完成《垃圾的故事》之后,他突然转向了随笔散文。《文学自由谈》、《随笔》、《当代》和《人民文学》均开过他的专栏,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不写小说了?李国文坦率地回答说:“我觉得小说应该是更年轻作家的事情,写小说写不过人家就不要写了。我始终认为,写小说是文学的、形象的东西,不是靠思索的,年轻人想像力丰富,写得比老年人好一些,比如青年人写诗居多,一般情况,很多作家不像巴尔扎克、雨果那样越老越辉煌。”于是李国文转向文史研究方面,他有一个总的主题,就是写文人的命运,再具体一些,是写古代文人的命运,偶有涉及当代,一笔带过。“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当今,文人遭遇的大环境也没有太大差别。中国文人非常了不起。中国是唯一把历史能够贯穿起来的国家,在担当传承文化的责任方面,很多文人表现非常勇敢。但是也有缺陷,这和中国的体制有特殊关系,古代学而优则仕,把文人害苦了,攀附权力成为文人基本的情结。文人应该离官场远一点,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而他的另一个系列,在《李国文说唐》(中华书局出版)之后,李国文还将《道宋》、《谈清》、《论明》,目前,他正在编第2本。近年来,有关说史的图书越来越多地被读者关注,易中天、刘心武等学者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不但使得收视率上升,出版的图书也吸引了相当多的读者。李国文认为,经过文革以后,中国人文化回归是当前重要的文化现象,过去太虚无主义,社会本身有恢复健康的能力,这是好现象。而且这不仅仅是“明星化”的问题,大家觉得应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认清民族本质的事情。作为一位曾在《小说选刊》担任多年总编的编辑家,李国文对中国作家的词汇贫乏感到深深的担忧。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很多作家汉语修养太低,词汇太少,因此,他在写作时心里一直有着坚定的想法,就是希望把快死去的语言恢复过来。民族的语言丰富,才有生命力。所以,他的作品更追求文化品味,希望在语言上文采一些风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