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教授是?
- 2,诺贝尔奖得主朱隶文教授是
- 3,朱隶文和经贸小学哪个好?
- 4,小分子活性肽是药品还是保健品?效果是真实的么
- 5,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有哪几位
- 6,丁肇中凭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
- 7,目前为止世界上共有多少人获得过诺贝尔奖,中国有
- 8,中国有几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
- 9,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哪几位?
1,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教授是?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博士从事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激光致冷捕捉技术研究,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用途,这项研究为帮助人类了解放射线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深入理解气体在低温下的量子物理特性开辟了道路。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中,研究气体的原子与分子相当困难,因为它们即使在室温下,也会以上百公里的速度朝四面八方移动,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冷却,然而,一般冷却方法会让气体凝结为液体进而结冻。朱棣文等3位学者则利用激光达到冷却气体的效果,即用激光束(molassos)达到万分之一绝对温度,等于非常接近绝对零度(摄氏零下273度)。原子一旦陷入其中,速度将变得非常缓慢,而变得容易俘获。该技术可以用来做精确测量,特别是做"重力测量";人们还可以利用此技术做成重力分析图,由此解开地球上的许多谜团:例如观察油田的内层、勘探海底或地层内的矿物质,在生物科技上可以解读去氧核糖核酸(DNA)的密码;科学家还可以借此研究"原子激光",制造精密的电子元件;也可以测量万有引力,进一步发展太空宇航系统,进行准确的地面卫星定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研究成果。
2,诺贝尔奖得主朱隶文教授是
1948年 出生於美国圣路易(St.Louis)
1968年 获颁罗彻斯特大学斯托达数学奖
1970年 罗彻斯特大学斯托达物理奖及伍德罗.威尔逊奖学金
1970-1974年 获颁国家科学基金会博士预备生奖学金
1976-1978年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研究
1977-1978年 获颁国家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奖学金
1978年 担任美国物理学会理事
1978-1983年 担任电磁现象研究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员
1983-1987年 担任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量子电子学 研究部主任
1987年 获颁美国物理学会在雷射光谱领域的布洛依达奖
1987年 担任斯坦福大学物理和应用物理教授迄今
1987-1988年 担任哈佛大学莫里斯.洛伯讲师
1989年 担任实验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特邀访问学者
1990年 担任美国光学学会理事及法国学院访问教授
1990年 受邀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教师学会的理直脱迈耶纪念奖讲演
1990-1993年 担任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
1992年 担任美国艺术和科学科学院院士
1993年 获颁费塞尔国王国际科学奖及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4年 获颁美国物理学会在雷射科学领域的亚瑟.萧洛奖及美国光学学会的威廉.梅格斯奖
朱棣文院士於民国卅七年二月二八日生,籍贯为 江苏省太仓县。专习物理应用物理(原子物理); 1970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 学学士;197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 士。博士论文是″原子铊的禁戒M1跃迁 62P1/2- 72P1/2 的测量″,博士指导老师是康明斯教授。 目前现职於美国史丹福大学物理学和应用物理教 授授。
得奖作品
发展利用雷射冷却与捕捉原子方法
对科学研究之影响
用类似的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DNA或者其他聚合链的机械性质。当年他还在贝尔实验室时就发明了一种「光学镊子」(optical tweezer),这有点像星际大战中的拖曳光束,可以用雷射来操纵微小物质,包过细菌、DNA等等。他们也研究过号称为「分子马达」(molecular motor) 的肌蛋白细胞的收缩。此技术当然也可以在不破坏细胞膜的情况下,操控细胞内的物质,或在密闭容器内处理稀有元素或者放射性元素了。
3,朱隶文和经贸小学哪个好?
城区四所小学:实验、经贸、朱棣文、城一小,各有千秋。实验小学,老牌名校,师资力量强,骨干教师多,教学经验丰富,绝大多数是本地生源,教学质量高一点才是正常的,但在最近这几年,该校六年级毕业考的平均分在城区四所小学不具任何优势。该校要求家长自行上网打印试卷的现象非常严重。教师有优越感,以太仓第一自居,霸气足,对家长喝斥有加----实验小学的家长不是好做的,择校的坛友们,要有心理准备。先点评这一个,看看反应再看是否点评其他各校。
4,小分子活性肽是药品还是保健品?效果是真实的么
小分子活性肽既不是保健品,也不是药品,而是一种凌驾于保健品和药品之上的细胞的食品,他是人类唯一无需消化的细胞食物,他能 5分钟进入血液10分钟就可以到达全身的各个细胞,修复病变细胞,激活休眠细胞,抑制病变细胞的再生长 再复制,所以对付各种疾病迅速有效,这就是为什么为研究小分子活性肽先后有10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因为,小分子活性肽的发现及应用,吧人类对付重大疾病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高度,过去认为不可以治愈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以及癌症等很多重大疾病将成为历史!
5,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有哪几位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有杨振宁、屠呦呦、莫言。 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6,丁肇中凭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
丁肇中因为发现J粒子而获得诺贝尔奖。 1974年11月10 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所领导的小组,在美国纽约州阿普顷国立布鲁海文实验室里,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 虽然人们近些年来不断发现新的基本粒子,然而,丁肇中此次发现的新粒子十分独特,它是不带电的,而且寿命比近些年来相继发现的新粒子长1000倍——尽管在常人看来它也极其“短命”,只能活0.00000000000000000001秒。 1976年,丁肇中由于发现了J粒子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扩展资料: 丁肇中的学术成果 1、发现反氘原子核。 2、跨越二十年的一系列实验,测试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之正确性,证实了电子,缈子(muon),及涛子(tau)为直径不超过10厘米的点粒子。 3、精确测量矢量粒子之轻子衰变的相位及分支比,为夸克模型提供重要的证据。 4、研究光子产生矢量介子之机制,并证实光子与矢量介子间的相似性。 5、在CERN的ISR研究双缈子事例,测量矢量介子的Scaling性质及产生机制。 6、发现胶子喷流。 7、在正负电子对撞机PETRA上研究胶子的性质。 8、精确测量缈子的电荷不对称,验证标准模型。 9、在LEP对撞机研究Z与W粒子的性质,并精确测量中微子的种类。 10、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和反物质。
7,目前为止世界上共有多少人获得过诺贝尔奖,中国有
中国目前有2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分别是莫言和屠呦呦。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是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拓展资料: 一、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二、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三、屠呦呦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8,中国有几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
中国有九位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李政道、杨振宁: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李政道和杨振宁发现在弱对称下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于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除此之外,他的研究方向还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理论学、量子色动力学。 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改进了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交叉分子束方法,把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应用于一般的化学反应,特别是研究较大分子的化学反应,利用激光激发已被加速但尚未碰撞的分子或原子,以此控制发生化学反应。 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 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主要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发现并解释电子量子流体,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因此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获物理学奖。 钱永健:1952年生于纽约,美籍华人,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1968年以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为题获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 2008年,钱永健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钱永健让科学界更全面地理解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理,他还拓展了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荧光蛋白,为同时追踪多种生物细胞变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高锟:2009年获得诺贝尔无论物理学奖 。1964年,他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1965年,在以无数实验为基础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以石英基玻璃纤维作长程信息传递,带来了一场通讯业的革命。 由于他在光纤领域的特殊贡献,获得巴伦坦奖章、利布曼奖、光电子学奖等,被称为“光纤之父”。2009年,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屠呦呦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发明了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在上述获奖者中,许多获奖者都是华人身份,也就是说,他们不是中国国籍。获
9,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哪几位?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 1、李政道,汉族,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博士」。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丁肇中,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台湾建国中学,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李远哲,1936年11月29日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先后就读于新竹国民小学、新竹中学;195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1961年在台湾清华大学塬子科学研究所考获硕士学位。 德拜物理化学奖、美源都的劳伦斯奖、美国国家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佰法拉第奖和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等。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 4、朱棣文,祖籍中国江苏太仓,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先后就读于罗切斯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学位。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5、崔琦,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1951年只身远赴香港,之后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学接受教育。他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6、钱永健,汉族,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16岁那年,凭借一个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查项目,钱永健在美国全国性奖项"西屋科学人才选拔赛"中获一等奖。 这项比赛现名"英特尔科学人才选拔赛",是美国历史最久、最具声望的科学竞赛,参赛者以高中生为主,又称"少年诺贝尔奖"。 7、高锟英,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2009年,与其他两人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