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杜祥琬的主要贡献
杜祥琬主持了中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他解决了大量中子学物理问题,提出了并研究了多种测试项目,提高了中子计算精度。由他组织的对核武器中子物理学精确化的研究,得到了数套高精确度的新参数。对中子学计算精度的规律性研究与改进,实现了中子学理论计算精确化。其研究成果满足了试验所需的多种信息及其精度要求,形成了基本完整而实用的系统核试验诊断理论,使中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在与试验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为新一 代核武器的设计与试验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使我国这一创新高科技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杜祥琬承担了中国863计划的激光研究项目。他提出了综合实验研究,解决了多项单元技术衔接与总体集成的工程技术问题,主持研究和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目标、重点与技术途径等发展战略与实施方案。他将“863”激光技术主题调整到符合国家实际需要和科技发展的轨道上来,开创了中国强激光和强微波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有关物理规律和关键技术研究中获重要成果,使中国氧碘化学激光等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2,杜祥琬人物资料
杜祥琬,中国应用物理与强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杜祥琬院士 1938年4月29日生于河南南阳市镇平县,原籍开封。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10月莫斯科工程物理学 杜祥琬 杜祥琬简历 杜祥琬档案 杜祥琬资料
杜祥琬,中国应用物理与强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杜祥琬院士
1938年4月29日生于河南南阳市镇平县,原籍开封。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10月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研究生毕业。同年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副所长、院科技委副主任、副院长。1987年任国家863计划激光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兼秘书长。1991年任国家高技术863计划410主题首席科学家 ,同年4月,成为强激光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2002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曾主持我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是我国新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作为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主持研究、制定了符合国情的目标、重点与技术途径等发展战略与实施方案;在有关物理规律和关键技术研究中获重要成果;提出并成功主持了综合实验研究,解决了多项单元技术衔接与总体集成的工程技术问题,使我国氧碘化学激光等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2001年后任863计划先进防御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人物档案资料库,www.163686.com
为适应新一代核武器研制要求,系统地发展我国核试验诊断理论,为实现中子学理论计算精确化,杜样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研组织管理工作和一线攻关工作。根据当时国家任务的要求,正确提出了研究方向、课题,发展了多种热测试手段,并具体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诊断方法,利用可测的物理量,提取武器内部反应的时空信息。在主持研究中,对历次核实验诊断项目的理论方案和计算起到把关作用,使我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在与试验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满足了试验所需的多种信息及其精度要求,形成了系统的核试验诊断理论。他还组织研究室深入进行核武器中子物理学精确化的研究,得到了几套高精确度的新参数。与此同时,对中子学计算精度进行了规律性研究与改进,大幅度提高了计算精度,为新一 代核武器的设计与试验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1986年,被聘为强激光技术专家组成员兼秘书长,协助陈能宽院士负责制定并实施强激光研究发展计划。
他带领来自各高校、研究所不同学科的专家群体,组成了庞大的“联合舰队”,在强激光各个领域展开攻坚战。作为舰长,杜祥琬主持研究和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目标、研究重点与技术途径等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将“863”激光技术主题调整到符合国家实际需要和科技发展的轨道上来,开创了我国强激光和强微波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经过艰苦卓绝的群体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1995年,1997年,1998年,成功地进行了综合激光实验。� 人物档案资料库,www.163686.com
他长期从事核武器理论设计与核试验诊断理论研究工作,是核武器中子学与核试验诊断理论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作为学术带头人,在他的主持和直接参与下,解决了大量中子学物理问题,提出了并研究了多种测试项目,提高了中子计算数度,发展了基本完整而实用的系统核试验诊断理论, 使我国在这一创新高科技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核武器和强激光技术方面的成果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部委级一、二等奖等共十多项。
主编《核试验诊断理论》、《核军备控制的科学技术基础》等专译著四部,主编《高技术要览——激光卷》、 撰写论文报告60余篇,培育博士、硕士生十多名。1991年任首席科学家至今,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863计划先进工作者。兼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主编,国际物理联合会计算物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光电学会终身会员,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强辐射重点实验室主任,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短波长化学激光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光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3,什么叫社会工程哲学?
把唯物史观与科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相“嫁接”,沿着实践唯物主义的思维进路,对马克思“实践”范畴进行存在论解释,把“实践”作为人类社会的“根据”和人的存在方式、生存方式和生命方式,把社会世界理解为“实践”的前提、过程和产物,将“实践”范畴工程化、具体化、历史化。全书关注现代社会新矛盾与传统哲学范式的新冲突,提出并论证哲学范式从传统形而上学向社会工程转向的逻辑必然性、历史必要性和现实合理性;重点讨论了社会工程哲学的学科边界、逻辑起点、理论基础、设计原则、本质属性和社会工程创新等问题.
以上是抄一本书《社会工程哲学》的简介。个人认为这么学问有点扯,属于边缘,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和哲学扯上关系,哪个学科都能搞出一个XX哲学来。
4,论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程哲学
工程哲学的研究和普及对于中国正在实施的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工程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师需要有哲学思维。
杜祥琬认为工程哲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工程师和管理者现在迫切需要更自觉、更系统、更科学地以正确的哲学观制导工程活动,避免主观主义、政绩工程。殷瑞钰认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这个任务是需要通过许许多多工程项目的决策、选择、设计、建造、运行来落实和实现的。大力推动工程哲学的研究,推进对工程活动的跨学科研究和多学科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工程哲学健康、顺利的发展,必须有工程界、哲学界和其他方面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和协同研究,走“哲学界和工程界结合和联盟”之路。工程哲学的发展和繁荣不仅是哲学的巨大进步,同时也必将推动相关知识学科的进步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