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曹操曾把李典比作耿纯,请问这是为什么?
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
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官职来到河北巨鹿。郊遂:古代都城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也泛指郊野。
背景:升迁为捕虏将军,封为都亭侯。李典的族人部下三千多户,居住在乘氏,李典自愿请求迁徙封地到魏郡。太祖笑着说:“你想效仿耿纯吗?”李典谢罪说:“我性格懦弱功劳微薄,但是封赏的爵位太大,确实应该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另外天下还没有评定,应该迁徙到魏郡之郊,来防御四方变乱,并不是效仿耿纯。”于是迁徙部下族人一万三千多口到邺县。
也就是说李典自请减少封地,于是太祖说难道李典把太祖当成了王莽,所以才学耿纯那样自降封地(耿纯是自降的是官职)。李典解释说自己的功劳没有那么大,不敢领那么大的封地,并不是学习耿纯。
2,李典是怎样的人?
李典(174~209,一说180~215),字曼成,曹操手下将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人。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中文名:李典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主要成就:指挥逍遥津之战获胜李典年少好学,博览群书,有才华。从父李乾,早期跟随曹操破黄巾、击袁术。吕布袭兖州的时候,曹操派李乾回老家乘氏安抚民众。李乾手下有几千家宾客,当然是吕布拉拢的对象。就派出薛兰、李封试图招降李乾,李乾不从,遂为薛李二人所杀。当时的兵马是父死子继,李乾死后,其子李整继之,李整死后李典成为了其所率领的数千部曲的领袖。后跟随曹操平定兖州有功,任中郎将,离狐太守。当时李典最多只有二十二岁(杀薛李时是195年,李典最早死于209年,李典死时36岁,他当中郎将的时候也最多只有22岁),即得此高位,可以推断出所立功并不小。 良将之才 后来曹操攻击袁谭、袁尚,李典和程昱负责运军粮,当时走的是水路。袁尚既派高干率军驻守在河上断绝水道。运输队不得过,曹操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让李典水路走不通就走陆路。高干大概是看到对面的只是曹军的运输队,没有放在眼里,又有地利,防备比较松懈。李典由此看出了敌军有可乘之机,认为敌军自峙地利,防守松懈,装备少,攻之必破。说服程昱及其他将领渡河进击高干,大破之,打通了通往曹军主力的水路。按年份算,当时李典也就是二十出头一点,有此胆色,有此敏锐的观察力,可以说已是良将之才。 在演义中有一场著名的博望坡战役,而历史上确实是有这么一场作为原型的战役,不过主角并非诸葛亮,而是刘备,这场战役里面获胜的是刘备军。但可以说,如果领兵的是李典而不是夏侯惇,获胜的也许是曹军。刘备北侵,李典跟随夏侯惇对付刘备。刘备见大军到,遂把军营烧掉退兵。夏侯惇领兵追袭,李典看出其中有诈,劝道:“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夏侯惇以及曹营里著名的另一位智将于禁却都看不出如此浅显的道理,想是恃着兵多,以为可以用大石压死蟹的方式把刘备军打垮,傻乎乎的就猛追了下去。于是毫无悬念的就中了埋伏,最后还是李典带着兵去把夏侯惇救出来。 大公无私 由于数次立功,李典升迁为捕虏将军,后迁破虏将军。到后期,李典被曹操派到合肥,与张辽,乐进一起率七千多人镇守合肥,防御孙权,曹操自己就跑去打张鲁了。老实说这七千多人实在是少了点,以这三人的身价和东吴的威胁少说也得给个三五万的。大概曹操是想着自己刚刚攻打完孙权,孙权不敢妄动的原因吧。可惜曹操前脚刚走,孙权立马拉了十万人就把合肥给围了。面对此危机,张辽认为等得援军到,合肥也守不住了,应该主动出击。虽然李,乐,张从来就不和(还有个于禁,张,于,乐三人互相都看对方不顺眼),但李典却没有拘泥于私仇,慷慨激昂的说:“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他这样说,看来仇还是挺深的)遂与张辽精选八百人,攻击吴军,一度逼退东吴军。这就是著名的逍遥津之战,这一战打乱了吴军的阵脚,大长了魏军士气。吴军围城十余日,见没有破城的机会,只有撤走。当然这场仗首功应归在战斗中勇猛无匹的张辽,但同样不计前嫌出战的李典也同样功不可没。 英年早逝 很可惜的是,这样的将才却英年早逝,三十六岁就死了。否则他的成就必不低于他的好搭档乐进。他的功绩也受到了领导者的肯定,曹芳做皇帝的时候在曹操的宗庙里面留了一个位置给李典,肯定了他一生的功绩。 三国志是这样评价他的“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这就是李典,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如果一个人只有三十六岁就被部下称为长者,他的品德和为人是可想而知了。而且他不与诸将争功,这也许就是他一直职位都不算太高的原因,但这有什么呢,他的智谋可以看出并不逊色于曹魏的大部分将领,而且如果他不是早死,必定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就。 [编辑本段]李典生卒考四种说法 李典的生卒年有多种说法,但大都是终年三十六岁,具体资料如下: 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 李典:(174--209):三国山阳钜野(今属山东),字曼成,初招集宗族宾客数千家,从曹操镇压黄巾起义军(约191--193年,若李典生年正确,当不足二十岁).任中朗将,迁捕虏将军.后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击破孙权的进攻. 资治通鉴(215年) 八月,孙权率众十万围合肥。时张辽、李典、乐进将七千馀人屯合肥... 三国志张辽传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 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 (曹操征张鲁是215年). 李典传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子祯嗣。 又:典从父干,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190--193),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192),又从击袁术(193),征徐州(194). 三点思考 思考1:辞海,资治通鉴,三国志至少有其一错误. 思考2:逍遥津之战在215年,应无疑,李典应该也参加此战.初平中(190--193)年,李典随曹操,192年正式出场.若李典殁于215年,他当生于180年(三国志.李典传:年36薨).192年李典13岁,而在此之前,"典从父干,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 似不合理. 思考3:209年,孙权第一次进攻合肥,不利,撤退.当时张辽,李典,乐进应该也在. 四种可能 可能1:李典生于174年,三国志李典"年三十六薨"误(或为四十六,或其他),以讹传讹,以至此后所有与李典生卒年份有关的史料均误. 可能2:李典生于174年,三国志李典"年三十六薨"正确,所指破孙权一战为209年孙权第一次进攻合肥.这样三国志张辽传,资治通鉴均误. 可能3:李典非生于174年,三国志李典"年三十六薨"正确,逍遥津一战正确,则李典从曹操年龄,绝不可能超过13岁.(逍遥津215年8月,若李典亡于215年,则生于180年,192年时不过13岁) 可能4:其他原因. [编辑本段]李典传原文 《三国志 魏书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记载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於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魏书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於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於壶关,击管承於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原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子祯嗣。文帝践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祯邑百户,赐典一子爵关内侯,邑百户;谥典曰愍侯。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陈寿:李典贵尚儒雅,义忘私隙,美矣。 [编辑本段]历史年表 李典早年跟随从父李乾效力于曹操。 [194年] 吕布手下薛兰,李封招降李乾,李乾不肯,被杀。曹操让李乾子李整统领李乾兵,跟从曹操平兖州诸县,有功,迁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调离颍阴令,为中郎将,统领李整的部队,迁离狐太守。 [200年] 曹操与袁绍相拒官渡,李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袁绍破,用李典为裨将军,屯安民。 [202年] 曹操击袁谭、袁尚于黎阳,使李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和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曹操对李典、程昱说:“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李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 [203年]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遣李典从夏侯惇拒之。刘备烧屯假意逃走,夏侯惇率诸军追击之,李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夏侯惇不听,与于禁追之,李典留守。夏侯惇等果入贼伏里,与战不利,李典往救,刘备望见救至,乃退。 [204年] 李典跟从曹操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209年,一说215年] 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张辽欲出战。乐进、李典、张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张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李典好学,品行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子李祯嗣。文帝践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祯邑百户,赐典一子爵关内侯,邑百户;谥李典曰愍侯
3,耿弇和耿纯是什么关系?〈东汉演义〉说是父子
耿纯
耿纯
〔唐〕善画,时称名手。《历代名画记、图绘宝鉴》
〔东汉〕耿纯(?-37) 字伯山,巨鹿宋子(今石家庄赵县)人,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耿纯年轻时在西汉都城长安学习,王莽时为纳言士。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官职来到河北巨鹿,西汉末年,农民起义的烽火四起,刘秀也趁机起兵反对王莽,企图重建汉王朝。公元23年,刘秀被起义军首领派遣北上,被封为破虏大将军,当刘秀渡过黄河来到河北邯郸时,耿纯见刘秀仪表堂堂胸怀大志,并且他的部队纪律严明,便下定决心跟随刘秀打天下。当时河北一带义军很多,有几十股,但都是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组织,刘秀在耿纯等人的支持下,迅速站稳了脚跟,扩充了势力。刘秀刚到河北时,兵少势孤,耿纯率家人二千多投奔刘秀,被刘秀拜为前将军,在耿纯扶植下,刘秀迅速占领宋子、曲阳等地,迅速扩展势力,耿纯为使其族人不产生动摇情绪,派人到老家把族人的房子都一把火烧了,刘秀对耿纯更加信任,在耿纯的帮助下,刘秀消灭了邯郸王朗的割据势力,迅速在河北打开了局面。这时将领们都请刘秀自立为皇帝,刘秀认为时机未到,没有采纳将领们的意见。当刘秀率兵走到今石家庄赵县时,耿纯力劝刘秀自立称帝,他提出“天人亦应”、“时不可留,众不可逆”,他的话引起了刘秀的思考,公元25年6月,刘秀在高县称帝,同年10月,刘秀定都洛阳,史称东汉。秀称帝后,耿纯被刘秀封为高阳侯。公元26元2月,真定王刘杨谋反,刘秀派耿纯前往平定,耿纯采取计策,诱杀刘杨,迅速平定了叛乱。建武六年(公元30年),刘秀改封耿纯为东光侯,公元32年,东郡、济阴一带爆发农民起义,刘秀派耿纯前往安抚,由于耿纯素有威望,他一到,起义军就迅速归顺,后刘秀又任命他为东郡太守。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耿纯病逝于东郡太守任上。东汉永平年中,汉平帝把28名功臣画像供于尚书省云台,史称“云台二十八将”,耿纯作为东汉国名将位列其中。
耿纯(?—37年),字伯山。钜鹿宋子(今河北赵县北)人,东汉大将,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耿纯的父亲耿艾,王莽时任济平尹。耿纯游学长安,被任命为纳言士。
王莽政权灭亡后,更始帝立,派舞阴王李轶巡行诸郡国。耿艾归刘秀,被任命为济南太守。当时,李轶兄弟把持朝政,专制方面,宾客盈门,游说者众多。耿纯屡求拜谒,过了好长时间才得见面。他对李轶说:“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闲兄弟称王,而德信不闻于士民,劳未施于百姓,宠禄暴兴,此智者之所忌也。兢兢自危,犹惧不终,而况沛然自足,可以成功者乎?”(《后汉书·耿纯列传》)李轶见深以为奇,加上耿纯是钜鹿大姓子弟,于是便以皇帝的名义,任命他为骑都尉,授以符节,命他去安定缉睦赵、魏地区。
此时,刘秀渡河到邯郸,耿纯前往拜见,刘秀与他深相结纳。耿纯退出,发现刘秀官属人才济济,率兵法度也与别的将领不同,便献上马匹和缣帛数百匹,愿从刘秀。刘秀北进中山,把耿纯留在邯郸。邯郸王郎起兵,刘秀被迫由蓟东南下,耿纯与堂兄弟耿欣、耿宿、耿植一起率领宗族宾客二千多人,到育迎接刘秀。连家族中老迈病衰的也都用车拉着棺材一起来了。刘秀见其忠诚,大喜,任命他为前将军,封耿乡侯。他的堂兄弟,也都被任命为偏将军。刘秀让耿纯兄弟一起为前锋,攻降宋子,此后,又随军进攻下曲阳(今晋县西)和中山(治所在今定县)。
当时,邯郸王郎势力较大,好多郡国官吏望风归附。耿纯怕自己宗族中有人徘徊观望,心存犹豫,专门派耿欣、耿宿回乡,烧掉了所有房屋。刘秀问他烧房屋的缘故,他说:“窃见明公单车临河北,非有府臧之蓄,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徒以恩德怀之,是故士觽乐附。今邯郸自立,北州疑惑,纯虽举族归命,老弱在行,犹恐宗人宾客半有不同心者,故燔烧屋室,绝其反顾之望。”(《后汉书·耿纯列传》)刘秀叹息不已。
到了鄗邑(今河北柏乡),刘秀住在驿馆之中。鄗邑大姓苏公叛乱,打开城门,放王郎将领李恽进城。耿纯最早发现这一阴谋,率兵击败李恽,并将其斩杀。后来,随军平定邯郸王郎,并击破铜马农民军。
当时,赤眉、青犊、上江、大彤、铁胫、五幡等农民军十多万人都在射犬附近。刘秀率兵前往征剿,耿纯为前锋,驻扎在离敌营几里远的地方。敌军乘夜偷袭,箭如雨射,死伤甚多。耿纯一面约束部队,坚守不动,一面精选敢死队二千人,都拿硬弓,各带三支箭,衔枚夜行,绕到敌军背后,齐声擂鼓呐喊,强弩并发。敌人大惊,急忙撤军,耿纯出兵追击,大获全胜。耿纯立即派人向刘秀汇报,刘秀第二天一早,就赶到耿纯营中。刘秀召耿纯:“昨夜困乎?”耿纯回答:“赖明公威德,幸而获全。”刘秀说:“大兵不可夜动,故不相救耳。军营进退无常,卿宗族不可悉居军中。”(《后汉书·耿纯列传》)于是,任命耿纯族人耿伋为蒲吾(今河北灵寿西南)长,让耿纯家族留居蒲吾。
刘秀即位后,封耿纯为高阳侯。在济阴击败刘永部。然后攻克定陶。当年,耿纯从征王郎时,曾掉下马来,摔断肩膀,此时病发,于是回京。光武帝问他兄弟中谁可以代他将兵,他推举了耿植。皇帝便命耿植代耿纯指挥。
当时,真定王刘扬派人编造散布流言,说“赤九之后,瘿扬为主”(《后汉书·耿纯列传》)。刘扬生有瘿疾,故以此煽惑百姓。建武二年(26年)春,光武帝派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征召刘扬入京,刘扬关闭城门,不让陈副等人城。光武帝派耿纯持节,到幽州、冀州颁布赦令,并顺便慰问各地王侯。耿纯临行,光武帝密令:“如果见到刘扬,就把他抓起来!”耿纯率一百多骑兵在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遇见了陈副、邓隆,于是,一起到了真定,停留在驿馆中。刘扬自称有病,不能拜见使者。但因为和耿纯有私亲,派人给耿纯送信,想见一面。耿纯回答:“我奉有命令,接见各地王侯及行政长官时,不准先往拜候。您要想见面,就到驿馆中来吧!”当时,刘扬的弟弟临邑侯刘让、堂兄刘细每人拥兵万人,刘扬倚仗人多,又见耿纯安静不暴,以为不会出事,就到驿馆中去见耿纯,而命刘让刘细率兵在外,以防不虞。耿纯谦恭有礼地接待了刘扬,把他稳住之后,提出请刘让、刘细来见一面。刘扬见没有危险,便唤二人入见。谁知耿纯却关闭门户,把他们全部杀死。官吏士民,慑于威力,没有人敢有所动作。真定遂平。
耿纯回到京师,向光武帝提出请求,想到地方任职。光武帝笑着说他:“你已从征多年,武治显赫,如今又要修文了么?”便任命他为东郡太守。当时,东郡尚未完全平定,时有骚扰动乱。耿纯到任,恩威并施,几个月后,政治修平,郡县安定。
建武四年(28年),奉朝廷命,耿纯率兵进击更始帝所立东平太守范荆,范荆投降,又进击太山济南和平原地区的乱兵。
耿纯在东郡任职四年。后来,发干(今冠县东)长有罪,耿纯上奏朝廷,并把他看管起来。但朝廷批示末到,发干长自杀。耿纯因此被免职,以列侯奉朝请(以列侯身份,奉朝请名义参加朝会)。
后来,耿纯随军征讨董宪,经过东郡,郡中百姓数千人流着眼泪跟随皇帝车驾,向皇帝请求:“愿复得耿君。”光武帝对公卿大臣们说:“纯年少被甲胄为军吏耳。治郡乃能见思若是乎?”(《后汉书·耿纯列传》)
建武六年(30年),耿纯定封东光侯。于是,他向皇帝请求到封国去。光武帝同意了,并说:“文帝谓周勃‘丞相吾所重,君为我率诸侯就国’,今亦然也。”纯受诏而去。到邺,赐谷万斛。耿纯到封国后,吊死问疾,深得百姓拥戴。
建武八年(32年),东郡、济阴有人起兵叛乱,朝廷派李通、王常前往征剿。光武帝知道耿纯威望素著,便命他为太中大夫,参与征剿。东郡起事者听说耿纯人界,纷纷向他投降。降者九千多人,大兵不战而还。光武帝亲封玺书,复任命耿纯为东郡太守,在任数年,官吏白姓无不心悦诚服。
建武十三年(37年),耿纯死于任上,谥成侯,其子耿阜嗣侯。
4,诸葛亮在哪死的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
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时,司马懿在上方谷固守不出,以逸待劳。诸葛亮派使臣送“女裙”激其出兵,但司马懿不为所动,反而问使臣:“你家丞相饭量如何?”使臣答道:“丞相食少事烦,每日饭量不足半斤”。司马懿听后大笑,告诉使臣:“请转告你家丞相,我每顿都吃一只鸡”。司马懿对诸葛亮可谓知根知底,知道诸葛亮的身体不能打“持久战”。不久,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卒年五十四岁,蜀军遂不战自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