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古文中,箪和壶是什么意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2,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文言文
- 3,“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典古如何解释?
- 4,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出处?
- 5,“箪食壶浆”中的“食”该怎么读
- 6,2001年单食壶浆邮票价格
1,古文中,箪和壶是什么意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和壶相同在于容器,不同在于盛放的东西。《汉律令》中说得好,箪,小筐也。——如图: (1958年时的箪) 与之类似却不同的是笥(si),一般箪无盖圆形,而笥则可能有盖,长方或正方形。 (海昏侯墓中的木笥) 一般来说,汉族的箪笥都严格遵守了这个习俗一直沿用至近代,讲究点的人家还会在里面衬一大块砂布免得不好洗。一些方言中如饭篓,指的就是这个箪,不过如箪子这种方言,应是指箪瓢两种器皿的合二为一,它是用来盛水的工具,就像北方常见的水瓢一样。 至于壶就完全不同于箪笥了。如图: (2016年出土于北京通州墓葬群) 壶浆在现代人眼中可能会认为是酒酿之类的东西,但这无法解释为何此壶有盖。或者说当时的壶为何多盖。 这是因为当时最常见的饮料不是酒酿这种低度酒,而是被称为‘酢浆’的东西,一般是用小麦淀粉稀释后发酵完成的,略带酸香,如今日北京的绿豆制作的豆汁般是一种清凉饮料,解渴之用。只不过在当时,这种发酵是直接壶对壶完成的,如果发酵好后再灌装很容易引发变质问题,如同今日的豆汁一般。 而在这段话中,箪食壶浆是为了佐证当地百姓喜迎诸葛亮大军的到来,因为最早的箪食壶浆是《孟子》中的“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2,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文言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记得采纳哦----------------------
3,“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典古如何解释?
【典故】战国时期燕国相国子之暴政,大将子被、太子平率兵讨伐,国内大乱。齐宣王趁机出兵攻打燕国并控制大部分领土,燕国老百姓用箪送吃的,用壶装喝的欢迎齐军,齐宣王想侵吞了燕国咨询孟子,孟子说:“你会让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扩展资料: 在宋朝,箪食壶浆的意思与现有差异,并没有欢迎军队的意思。 箪,是竹筒,有盖,用于盛放干粮,可随身携带。 箪中所盛为糗,即干炒的粮食,炒米、炒面或炒豆子之类。 浆,是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箪食壶浆,就是用箪装上干粮,用壶装上酒水饮料。 出远门时,沿途不一定有饭馆吃饭,可米汤就干粮,以此充饥解渴。 穷人有时也以此为居家生活。 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就有此意。 到南宋中后期,穷人的旅途干粮就不一定是箪盛的糗,壶装的浆了。 变成烙好的杂合面饼,卷好,用桑皮纸打包,捆成长长的包裹。 另带一瓦罐,装咸菜汁。 蘸着咸菜汁吃饼。
4,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出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齐国攻打燕国,打下了燕国。别的诸侯国合谋去救燕国。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来攻打我,怎么对付他们呢?”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回答道:“我听说凭七十里见方的一大块地方就统一了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千里见方的一大块地方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开始。’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边的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北边的民族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头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汤的军队到了一地,)赶集市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欣喜若狂。《尚书》上又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现在,燕国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去征伐它,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瓦壶装了酒,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畏忌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抓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
5,“箪食壶浆”中的“食”该怎么读
“箪食壶浆”中的“食”旧读sì,现读shí。 食 shí sì yì 释义 [ shí ] 1、吃。特指吃饭:~肉。废寝忘~。 2、吃的东西:面~。小鸡觅~。丰衣足~。 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糖。~盐。 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月~。 [ sì ] 拿东西给人吃。 [ yì ] 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相关组词:食品、 食物、 食用、 食盐、 捕食、 啄食 扩展资料 一、字形对比 二、字源解说 康熙字典 【戌集下】【食部】 食 ·康熙笔画:9 ·部外笔画:0 〔古文〕餐《唐韵》乗力切《集韵》《韵会》实职切,音蚀。《说文》一米也。《玉篇》饭食。《增韵》肴馔也。 又茹也,啗也。《释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钻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农时,人方食谷,加米于烧石之上而食之。 及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乐。《书·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传》众难得食处,则与稷教民播种之,决川有鱼鳖,使民鲜食之。 又《书·洪范》惟辟玉食。《注》珍食也。 三、相关词汇解释 1、食祭 [sì jì] 古礼,饮食前以少量酒食祭献先代。 2、食马 [sì mǎ] 供作肉食的马。 3、食母 [sì mǔ] 谓守道,用道。 4、箪食 [dān sì] 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5、食养 [sì yǎng] 供给生活所需。
6,2001年单食壶浆邮票价格
2001年12月13日发行的2001—27纪念邮票,《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年》,面值4.4元,戴宏海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刷。 按《中国集邮报》的标价,目前处于跳楼价格,该报标价为市场价4元。 山西《集邮报》标价为7元,可是对于1992年以后的天量跳楼票,估计能接受的、能成交的概率几乎为零。 您所说的仅仅只是单枚,估计没啥“戏”... ...